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中国的黑陶艺术
2009-07-13 14:14 作者:吴冰

     一度失传的工艺

    1928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龙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约4000年前的陶器,其中一种前所未见的黑陶制品吸引了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的目光。这种陶器色泽漆黑光亮、薄如蛋壳、扣之有声。黑陶从此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然而,有4000年历史的黑陶曾消失数千年之久,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黑陶才被以新的技艺展现于世。关于黑陶一度消失的原因,并没有定论。有人认为,黑陶作为观赏陶,在实用陶和瓷器的冲击下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有人用战争和工艺的复杂来解释黑陶消失的原因。

    所有陶器都是用泥土作为胚胎,用火高温烧制而成的。黑陶是用快捷的轮盘旋转技术拉型制胎,胎料精细讲究,用极细的筛子把陶土筛过,按需要用纯泥或掺沙,陶泥经过晾晒、搅拌、脚踩等多道工序处理,在坯胎半干时进行修改和雕刻,全干后再用蚌壳压光,最后入窑烧制。

    黑陶对陶土的要求很高,一般粘土极易干裂,不易成功。由于陶胎较薄,胎骨紧密,陶壁精致到0.2毫米,因此,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一诞生就成为陶器界的宠儿。器型丰富是黑陶艺术的另一特点。早期出现的黑陶有鼎、盘、碗、鬲等形制,后来又出现了罐、壶、柸尊、爵、人物、动物等几十个品种,这些器型与青铜器在造型基本上可以对应起来,因此有人把它视为青铜器造型的先导。

    由于黑陶不宜像彩陶那样做各种精细的彩绘,黑陶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胚体装饰”即镂刻(花纹穿透胎体)、贴塑(用陶泥塑成各种装饰物然后趁湿贴上去)以及刻划弦纹(在轮制陶胎时用尖状物接触器表以形成平行的弦纹)等方法。这些看似简单或雷同的陶器造型和图案装饰,承载着人类在繁衍过程中对陶器纹样的不断完善,展现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龙山文化 蛋壳陶 高足杯

    如何把陶土烧制成黑色?新石器时代并没有文字来记载,而古老的技艺现已失传。现代黑陶用“高温渗碳”的技术把陶器变成黑色,但并没有证据证明数千年前的老祖宗也采用此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