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美国的一座世界著名城市。延安,中国的红色之都。半个多世纪前,有一所幼儿园把它们联系到一起,这就是洛杉矶托儿所。
那里曾是一群在战火中远离父母的孩子们的童年乐土,是转战年代马背摇篮里长大的孩子们最深的记忆。今天许多的国家领导人、军中高级将领、作家、艺术家、科学家,都曾在那里度过自己的童年。
给孩子们一个家
“洛杉矶托儿所”并不是它最初的名字,它的前身叫中央托儿所。1940年春天,在拉锯战和国民党军队包围之下,托儿所成立,工作人员最大的不过二十几岁。
有关这所幼儿园的最初记忆,留有这样的文字描述:1939年下半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一片硝烟之中,为了让前方浴血奋战的勇士们安心应战,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中央托儿所。1940年春天,一所收养革命烈士和抗日将士子女的托儿所,在距离延安不远的兰家坪山坡上正式成立的同时,也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小主人。
“最先提议办托儿所的,是当时的卫生部长傅连 。”李文芳回忆说,“当时毛泽东很赞同,说这是件大好事,要尽快办。因为毛娇娇(李敏)也正愁着没人带。他还说,托儿所办起来,就让娇娇第一个报名”。
69年前,受命创办中央托儿所的是一位年轻的保育工作者丑子冈——烈士余家永的家属。这位连任了10年园长的老人也成为中国早期幼教的一位开拓者。对于1963年就已过世的婆婆,李文芳与其感情笃深,她悉心保存着有关丑子冈老人以及托儿所的各种珍贵资料,时至今日她仍能清楚地细数婆婆当年跟自己念叨过的第一批入园的孩子们:有毛娇娇(李敏)、罗小金(李铁映,李维汉的儿子)、谢定定(谢觉哉的女儿)、王苏云(王首道的女儿)、贾丽丽、傅维芳、小胖,一共7个孩子。
从最初的6个窑洞到1942年20多间窑洞,“入托”的孩子也逐渐增加到几十个。名将子女多成为这个特殊托儿所的一大特色。在前线与日军作战的将领纷纷把他们的孩子送来延安,其中有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左权的女儿左太北、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杨勇的儿子李小平、黄镇的女儿黄文、黄浩以及白坚的儿子白克明……而今,这些当年的小朋友已接近年迈。
特殊的年代,一群经历奇特的孩子。“托儿所成立前,孩子们差不多都被扔在延安当地的老乡家中。”李文芳说:“父母都在前线忙,孩子没人管。”老人称,当时的孩子来自四面八方,有城里的,也有农村的,有前线的,也有后方的。他们的父母都在党内做着重要的领导工作,整日扑在工作的第一线,根本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甚至连见一面都是奢望。“有的孩子从战场上逃出来,有的从老百姓家中接出来,有的从监狱中救出来,有的从马路边、屋檐下捡回来。有的失去父母,有的却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