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台元素汇聚古城
累计投资37亿元,评估价值已超过150亿元,目前,台儿庄古城已有十几家台湾商家入驻。
“他们在两岸交流活动中,发挥了牵线搭桥的作用。”王兆海说。
作为古城标志性建筑的泰和楼位于古城核心区,由海峡两岸知名专家联袂设计。2010年5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自奠基。2011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前来参加了古城开街仪式。
那次致辞时,吴伯雄表示,来到台儿庄古城,有一种是其中一份子的感受,这种感受独一无二。
“古城格外注重融入涉台元素。打造了数个涉台展馆。”王兆海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活动标语、宣传册页、专题推介片、手提袋、明信片等很多地方,都打出‘大陆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字样。”

古城内的妈祖庙是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基地。2011年,专门从台湾大甲请了一尊妈祖像,由两位台胞护送来到大陆。第二年,还专门护送这尊妈祖回台湾参加巡游活动。
王兆海笑言,“他们的民俗就是每年回一次娘家。”他表示,台湾中年以上的人都知道台儿庄。“我们妈祖回娘家的时候,很多记者争相拍照。”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对台儿庄有着特殊的感情。2008年,受时任枣庄市长陈伟之邀,在当地参观时,他发现有一个村庄叫郁郎村。便问陈伟:“这庄有姓郁的么?”陈伟说:“下站我请您到台儿庄,那里有郁家码头、郁家花园,还有‘郁半街,花半营’(郁、花皆为台儿庄大姓)之说。”
郁慕明感慨,“我与台儿庄真的有缘,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在台湾,郁氏是一个极罕见的姓氏,现在听说鲁南苏北有2万多人姓郁,年过七旬的郁慕明难掩兴奋,“我终于找到家了。”
2011年,台儿庄古城荣膺“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美名也不胫而走。
回顾基地的建立,王兆海表示,“我们抓住了台儿庄大战的品牌,国台办给予了大力支持,大陆首家,意义不同寻常。”
打造更大的对台格局
在枣庄市区和台儿庄之间穿行,经常能看到一种速度飞快的巴士。枣庄外宣办主任高鹏介绍说,枣庄是大陆最早提出建设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车)的城市之一。该巴士在专用车道行驶,距离路口100米时,红灯会自动变绿。每天从清晨5点到深夜11点,只需2元钱就可以从台儿庄到达枣庄。
古城建成后,徐州机场与台湾有了直飞,当地台商于春明说,他早上在枣庄吃完早餐,午餐就可以在台湾吃了。
“台湾来的游客和参访团越来越多。”枣庄台办主任毕志伟告诉记者,“原来交通不便,一年来的台湾朋友不到1000人。高铁通车后,到北京、上海都是2个多小时,到济南不到1小时。从2008年到现在,累计来了6万人,增加了10倍。”
在对毕志伟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台办在枣庄是一个“最有事做”的单位。从青少年寻根之旅到大学生创意大赛,再到各种论坛,两岸的活动络绎不绝。毕志伟表示,“枣庄要打造一个大的对台格局。”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建立,让毕志伟感觉“赋予了很多的责任”,她透露,枣庄意欲依托班墨(鲁班、墨子)文化,策划一个科技方面的两岸交流活动。这位年轻的台办主任胸有成竹,“品牌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与此同时,王兆海说,古城也在申报和打造“台湾青年创业基地”,继续与中华文化促进会对接,推进中华两岸旅游文化产业交流基地建设。
前不久,美国CNN将台儿庄推荐为“中国四大最美水乡”之一。古城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在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也能见到台儿庄的形象展示。片中的两句解说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虽被毁坏却从未失落”(Although be destroyed but never lost)、“触摸台儿庄、感受中国梦”(Touch Taierzhuang, feel Chinese dream)。
如今,古城已经成了海峡两岸中华文化的传承基地,郁慕明说,“重建台儿庄的梦想成真,由小看大,只要两岸一条心,精诚团结,一定能圆中国梦,唯其如此,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和平!”
链接:台儿庄战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北平沦陷,华北沦陷,上海沦陷,日军长驱直入。
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计划,日军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决定夹击徐州。而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在台儿庄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围里,中日双方血战16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国民党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0万人,歼敌1万余人,以3万人的代价赢得了“惨胜”。
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它是日军侵华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击退日军精锐主力部队,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到的“第一场惨败”。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台儿庄也因此成为中国战争遗迹保留最多的二战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