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公祭全国死难同胞


2014-10-11 07:19:02     作者: 本刊记者 安薪竹    字号: T|T    来源:

公祭,不是为了仇恨

尽管不少日本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表示忏悔,但在加害国日本,一直存在着南京大屠杀虚构论、南京大屠杀根本没有发生过、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等种种奇谈怪论。

1998年,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东中野修道公然指出:夏淑琴是“假证人”。他在著书《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中,指责夏淑琴“故意编造事实,欺世盗名”,认为“其证词是某个人在某个时间里想象出来的”,他们“只是被政府特意培育成那样”。

 
2014年1月17日,朱成山馆长接待前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

这样的指责,令夏淑琴悲愤交加。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誉权和中国人的尊严,2000年,她决定采取法律手段,要求对方停止对她的侵害行为,朱成山为夏淑琴的诉讼案向东京地方法院出具书面证词,并陪同她去日本应诉。7年后,日本东京法庭判定夏淑琴胜诉,获赔400万日元(约合26万元人民币)。

此时的朱成山,在为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奔走着:他希望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祭日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这一想法被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国家议事平台上提出,并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和民众的广泛支持。

“目前幸存者的年龄已经很大,近年来相继离开人世,健在的幸存者只有100多人。对于夏淑琴老人,尽管官司打赢了,却仍不断遭受日本右翼的指责,一再忍受二次加害。设立国家公祭日,对在世的幸存者和死难者遗属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慰藉。”朱成山说。

朱成山认为,南京大屠杀绝不是南京一个城市的灾难,而是整个日军侵华战争期间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意义的一例。南京之悼,理应也是民族之悼!

2014年2月底,中国依照国际惯例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第一次国家公祭将在南京举行,祭奠活动将首次上升到国家层面。

“忘记历史是对和平的挑战。”朱成山表示,“我们要维护和平,就要以史为鉴,启迪人们为了亚洲和平、世界和平不要再发生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人类浩劫。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申请世界记忆遗产

朱成山的另外一个愿望,是把南京大屠杀这一南京的记忆、中国的记忆,变成世界的记忆。

2009年,他和其他10名南京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议案。2014年3月,国家档案局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提名表,将有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据朱成山介绍,此次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包括身处国际安全区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日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下来16张侵华日军自拍的屠杀平民及调戏、强奸妇女的照片。此外,还有战后中国政府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调查资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侦查、起诉、审判日本战犯档案等。

朱成山表示,这批档案形成于1937年-1948年间,历史线索清晰、记录真实可信,档案资料互补互证,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从不同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日军在占领南京期间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平民百姓的大肆杀戮、抢掠财物、奸污妇女的大量罪行,对于研究当年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暴行的战争。通过缅怀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探访昔日战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更多>> 深度报道

故事中的人和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各种外事活动的演讲中,多次这样说道,意为国家之间要民心相通。

难忘鼓岭

“我想她一定在和加德纳先生对话,在缅怀他,因为她终于来到了加德纳先生思念的福州,来到了鼓岭。那一幕非常的感人。”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