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寻求全球生态建设的合作共赢——记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


2013-06-14 14:57:12     作者: 本刊记者 王媛    字号: T|T    来源:

早在2002年,中国就将“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并在十八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旗帜鲜明地将生态保护摆在了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考量,在国内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同时,在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等方面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5月18-19日,美丽的西子湖畔,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杭州)年会隆重召开,主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来自世界五大洲23个国家的政治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各界知名人士约500人汇聚一堂,围绕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架构和核心观念、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愿景进行交流对话,无疑将对推动生态文明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全球合作机制,促使各国各展其长、各尽其责、紧密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绿色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开幕致词中指出,当今世界,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的挑战日益严峻,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日益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把一个什么样的地球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杭州)年会上的高端对话

早在1981年,罗马俱乐部主席佩奇先生出版了《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100页》, 把当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梳理出十个方面,如人口剧增、贫富差距、生物圈破坏、世界经济危机、东西方对峙等等,提醒人类已经患上衰败综合症。30多年后的今天,佩奇先生提出的衰败综合症不仅总体上没有缓解,反而有恶化的趋势。

2009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生态危机、气候危机的影响以及第四次全球绿色产业革命拉开帷幕,除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提出“绿色增长”、“绿色经济”等发展理念之外,许多发达国家和政党也开始提出各自的“绿色”战略。如欧盟的《2020年战略》。

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生态文明宣言和“绿色发展”战略,提出的时间更早,在思想认识、理论框架、政策支持和机制构建等各个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

作为一个理念,生态文明这一术语被人们翻译为Ecological Progress。国际上普遍认为这个新的提法从含义上已经有别于现有的工业文明,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又一个文明阶段。21世纪上半叶,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过渡,当今世界正处在文明转变的关键节点上。

美国学者、作家琼·休斯顿这样形容:“我们处在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一个创造全新文明的时代。它是世界戏剧性事件之后的新的发展趋势,突破了所有原有的存在、认知、关联、治理和信仰方式。”

而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叶小文则认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革命的时代革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应该有所作为。

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天人合一,追求和谐”的哲学观相统一。可以说,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绿色贡献。行动方面,中国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大生态复原活动。如今世界早已成为一个在经济和生态上的有机统一系统,目前面临的危机也是全球性的,因此世界各国有必要在各个层面展开合作,共同挽救我们的生存环境。

然而,国际间的合作似乎从来都不那么容易。当各国领袖坐到一起寻找保护环境的方法时,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往往变得复杂起来,以至于常常不得不采取谈判的方式加以沟通。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太湖文化论坛名誉主席张梅颖女士认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三条纽带中,政治常常飘忽不定,经济往往时聚时散,惟有文化这条纽带是永恒的,可以超越政治分歧、经济利益之上绵延不绝、永续发展。”在文化方面开展交流沟通,是加强各国间相互理解的有效方式,能为进一步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