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芦山“赶考”


2013-06-14 11:44:29     作者: 王南    字号: T|T    来源:

4月20日芦山7.0级强震发生之后的灾后救援,比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时表现得更加成熟和理智。由于志愿者过多,虽然一度出现交通拥堵而“妨碍”正常救援等现象,但这一点并不妨碍中国民间救援能力的迅速成长和不断完善。

从“散兵游勇”到“团体作战”

卓明震援通讯社负责人王中有时感觉“媒体疯了”,一个微博就可以放大一个面,救援的力量“远远大于灾情”。

芦山地震后,民间救援力量迅速积聚,卓明社只是其中的样本之一。当日,腾讯、联想、平安集团等24家企业就向灾区捐出善款;微博名人李承鹏在“不添乱的前提下”组织专业救援队,迅速深入雅安;微博自发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呼吁为救援“让路”;当晚,可口可乐1300件纯净水就已送抵芦山县上里镇和中里镇……

当宝兴县还是一座地震“孤岛”时,一支民间救援队“悄无声息”地穿越夹金山——当年红军长征越过的第一座雪山,在公路打通之前提前赶到了这里。

 
宝兴县灵关镇中坝村,蓝天救援队员和志愿者为受轻伤的村民送医送药

“与汶川地震时相比,我们越来越像支队伍了。”这支队伍的负责人、壹基金联盟干事蒋怡礼说。事实上,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的5年时间里,民间救援组织已经从松散的、业余的生存状态走了出来,成为了一种为公众和政府所认可的、专业性不断提升的社会力量。

2008年是民间公益起步的重要年度。那一年,在汶川大地震造成严重损失的同时,慈善捐助纪录被刷新。社会捐赠达到了760亿以上,抗震救灾捐赠排行榜被不同企业频频刷新,多个公司捐款超亿元。

尽管如此,当时民间救援的组织能力还略显“草根”。壹基金联盟干事蒋怡礼还记得汶川地震时,他们的救援队伍从准备到出发大约花费了一两天的时间,而现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他们在四川的队伍就整装出发了。作为第一批进入重灾区救援现场的小分队,他们比国家救援队还早到了5个小时,随后快速进入灾区搜救、排查和回馈灾情及需求信息。和2008年汶川地震时相比,这些民间组织的反应可谓“神速”。

“5年前汶川地震时,我们这些民间志愿者就像是刚刚落地的婴儿,经历了这5年的历练,我觉得现在我们快小学毕业了。”山东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33岁的王骁宙说。

5年前的汶川地震,民间救援是一个让很多人不知所措的名词。那年5月,在一趟飞往成都的航班上,一位空姐做了统计:乘客中1/3前往灾区,包括志愿者和媒体记者,还有一位名叫郝南的医生。一腔热血的他几天前向领导告假,奔向汶川。郝南询问了同航班的志愿者,很多人与他一样,满心想去灾区帮忙,但是去哪儿、怎么帮却一头雾水。

“2008年汶川地震时,只有当时的北京蓝天救援队整体进入灾区,我们这些‘散兵’既没有统一的集合,更没有统一的分配,完全就是一盘散沙。”王骁宙回忆说。

在当时,王骁宙这样的“草根”志愿者不在少数。他曾经在汶川见过不少穿着皮鞋过来当志愿者的人,问他们“来救援带了什么装备?”就见对方拿着随身的小皮包在眼前晃。这些盲目的志愿者不知道,在灾区钱并不好使。谈到汶川地震时的经历,王骁宙说,其实没有任何经验和救援能力的志愿者,自己本身就是灾民。

“5年前哪儿有什么装备啊,知道带点绳索、露营设备、吃的,就算是不外行了!”汶川地震时,来四川参加救援的大多是毫无经验的普通志愿者,其中比较专业的也基本都是由一群有爱心的驴友平时组成的民间山野救援队。绳索、帐篷、手电,是他们唯一知道必须要带的设备。

芦山地震发生后,王骁宙带领的山东救援队第一时间接到了北京蓝天救援总队的集结令,10小时左右就从北京赶到了成都。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支队伍集结完毕了,大本营已经建好,北京总队部分力量已经到了灵关,正徒步走向宝兴。四川救援队早都已经进入宝兴开始救援了。”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