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转型中的民间慈善


2013-06-14 11:25:00     作者: 本刊记者 孙超    字号: T|T    来源:

4·20芦山地震中,“壹基金”、“微公益”等民间慈善组织和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目前的状况如何?公益组织应该如何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华俊。

今日中国: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出救灾行动倡议,壹基金成为行动最为迅速、表现最为耀眼的民间公益组织之一。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民间公益组织在做慈善,这些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如何?

高华俊:壹基金在这次救灾中的迅速行动,源于李连杰先生在创始之初就确定了壹基金战略,即当灾害发生时要第一时间行动。2011年转型为公募基金会以后,也仍然坚持了这个战略。壹基金不仅建立了几乎覆盖全国的灾害救援联盟,还设有专门的灾害救援部门,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专业化以及联络动员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积累和准备。这正是此次壹基金有耀眼表现的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华俊

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政府和民间共同行动的格局,改变了过去只由政府主导救灾的体制。5年来,在政府的开放与鼓励支持下,中国民间公益的力量日益壮大,在救灾等社会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从慈善捐赠与社会组织数量上看,社会捐赠总量2007年只有309亿元,2008年以后达到800亿-1000亿元;依法登记的三类社会组织,包括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007年底有38.69万个,而2012年底达到48.9万个,增加了10万多个。二是从社会参与公益慈善的深度和广度上看,一方面,出现了上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大额捐赠,实力强大的非公募基金会,能够开展大型公益项目和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成为探索建立现代慈善制度的先锋;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广泛,公众的小额捐款笔数大量增加,每年都有几千万人参加志愿服务,平民慈善日益深入人心。三是社会组织的类型多样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玉树救灾等事件发生时,各类社会组织各显所长,提供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工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今日中国:4·20芦山地震发生约2小时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通报救灾行动,可是,红十字会的官方微博被转发11万余次,评论2万余条,几乎都是一边倒地指责红会。请问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高华俊:对于红十字会等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遇到的挑战甚至危机,需要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近几年民间公益慈善的大发展,客观上对他们形成了冲击。加上“郭美美炫富”这样的偶然事件作为导火索,公众对他们产生了质疑和不满,出现了信任危机。可以说当今中国的公益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这是红十字会等组织遇到公众信任危机的深层社会背景。公众的质疑实际上反映了要求他们进行改革的呼吁。

 
壹基金工作人员正在向受灾儿童发放洪灾温暖包

我认为,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有着许多优势,他们组织网络发达、人才众多、实力雄厚,加上多年积累的专业化体系,如果通过改革重新焕发活力,其前景依然十分看好。但是这种改革一要主动积极,二要触动体制。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改革就非常成功,他们主动地改革了行政化的组织体制和用人机制,实行了民营化和市场化的现代慈善体制,成为当今中国最有活力的公益组织之一。红十字会规模大,属于国际红十字会的国家组织和有上百年历史的人道主义机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十分复杂,其战略目标、行为方式和影响面都不同于一般公益组织,比较而言,其改革难度也大得多。近几年,红十字会为应对危机,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改革,加强信息公开和规范运作,建立与公众沟通的机制,引进第三方监督的社会监督委员会,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还没有达到让公众满意的程度。今年红十字会将启动更为深层和实质性的综合改革,包括组织体系改革等六方面的内容。这项改革已纳入国务院的改革规划框架,加上今年将启动红十字会法的修订,其改革力度值得期待。

今日中国:我们看到不仅是官方的公益组织,民间的公益组织也出现过信任危机,民间公益组织自身在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和信息公开,以及公众监督等方面,可以做哪些尝试?公益组织应该如何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华俊:现代公益慈善的基本特点是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从这个标准出发,无论是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还是民间公益组织都处于同样的背景之下,有着同样的挑战和机遇,都需要强化自身的治理结构和能力建设,通过规范化的运作和透明的机制来获得公众的信任。

当前民间公益组织得到公众更多地信任,是中国公益事业经过井喷式发展以及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一个现象,它更多地表现为一个结构性的改变,反映了一种新的公益生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公益组织在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和信息公开等方面就一定比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做得更好,至少从目前来看是如此。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成立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在时势巨变时反应不及民间公益组织那样迅速,加上长期以来占据资源过多,挤压了民间公益的生存空间,形成一定的反弹是必然的。另外,公众要求恢复公益慈善的民间性本质,将其视为民间自觉自治和发挥志愿精神的事业,也是当前民间公益组织民心所向的更深层原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众将公益发展的期望更多地倾洒于壹基金这样的民间组织,又何尝不是对他们的一场考验?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