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路
凭借多年在外打工所积累的技能和存款,不少返乡农民工都有自己当老板的意愿。早在去年,四川江津工业园区就开展微型企业创业培训1135人次,新发展微型企业1900余户。
四川成都金堂县的孙成刚曾在广东打工18年,从鞋厂的勤杂工,做到月薪六七千元的部门主管。2008年,鞋厂受金融危机影响几乎停产,他决定回到老家,开展业余考察和钻研很久的中华鳖养殖项目。

他先参加了当地专门为农民工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又经过仔细的市场考察后,决定将所有积蓄投入创业。当地推出的小额担保贷款帮助他解决了创业中的资金周转问题。由于中华鳖得3年才能见到效益,市、县总工会又帮忙协调落实贷款贴息。
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共计15户返乡农民工开始投资甲鱼养殖,解决了5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在养殖项目已经步入正轨,他被选为“金堂县又新镇返乡农民工生态甲鱼养殖协会”会长,并打算扩建养殖池,办休闲观光园。
劳务输出的各地市都在扶助返乡农民工创业上有所行动。截至2012年6月,成都工会在新津、金堂、邛崃、彭州、温江、蒲江共建立了创业园区8个,园区创业人数1969人,园区年净利润达2.96亿元,实现带动1.5万人就业。
四川广安市明确规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可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优惠和免收工商管理费、登记费、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并可获得5万元以内两年期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湖南省岳阳市则规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兴办的经济实体,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并在用地、用水、用电上优先保障。
创业似乎渐成风气,然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也提醒返乡农民工,能够创业成功的只是少数人,创业并非返乡后的唯一选择,应保持理性和谨慎。如果创业失败,不多的积蓄付诸东流,加上年龄偏大不适宜再次外出打工,返乡后的生活就会变得艰难。
贺雪峰在长期的农村调查中发现,许多临街的店面因经营不善每年都会易主,其中的转让费、装修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许多人则选择了最为保守的创业,在自住房里开个小店。即便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几十元。
幕朝晖说,目前阜阳市的返乡人员主要是35~45岁年龄段群体,而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止看重工资,还看重环境,仍然会到城市开阔眼界。
对于他们来说,外面天地广阔,返乡依然是那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