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北京儿艺“下海”记


2012-01-05 17:50:02     作者: 文/本刊记者 龚寒    字号: T|T    来源:

她回忆李长春2004年2月来调研时,说儿艺转制有“三好”:一是股份制的形式好,转制一步到位;二是控股股东选得好,有策划、运作能力,有产业关联度;三是试点单位选得好,有远见卓识。

除了北青,儿艺其余4个股东分别是:北京市文化局下属单位北京市文化设施运营管理中心、北京市教委下属单位北京高校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北京电视台下属单位北京电视产业发展集团、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

“这5家股东不仅解决了儿艺发展的资金问题,而且资源互补、强强联合,为今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打造了一个很好的战略平台。特别是由北青来控股,可以借助丰富的传媒资源和文化市场运作经验,迅速推进北京儿艺的转制工作。”王颖说。

改到难处是人员

改制常说一句话:“改到深处是产权,改到难处是人员。”

在儿艺改制前后的2个月时间里,时任团长的洪连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里跟员工尤其是老员工聊天,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以确保平稳过渡。

 
“帕瓦罗蒂告别舞台”全球巡演北京演唱会

在北京市委的支持下,儿艺的待遇实行了“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退休员工和老员工的利益得以保障。2006年,所有原事业身份的职工全部转为企业职工,采取一年一聘的方式,并逐渐完全过渡到现代企业管理方式。

不少员工还舍不得“国家干部”的身份,为了转变观念,管理团队开始带着员工们参观联想等现代企业,组织大家去日本、香港“取经”,找来老师给大家培训。

真正改变大家想法的还是市场本身。2003年,儿艺总收入只有77万元,而改制后的2004年是2100万元。2007年则是6246万元,主要演员的月收入都已经过万。

改制后儿艺每年有1/3新创剧目完全靠新人走市场,包括外请演员。“上年纪的老演员演不了新创剧目,就去演老剧目。有年暑期3个月我们就演了150场,老演员有的演得嗓子都哑了。几百万孩子的市场,我们一辈子都演不完,这样就给每一个人都创造了发展机会。”王颖说,团里实行项目负责制,演员不排戏时就可以出去接拍影视作品。

让观众决定创作

改制后2个多月,儿艺创排了大型魔幻童话剧《迷宫》,创作团队包括先锋导演孟京辉、电视剧编剧史航、作曲家三宝、周星驰的形体设计师詹瑞文,以及来自乌克兰的视觉设计大师。这种阵容在当时的儿童剧创作中前所未有。

 
儿童剧《迷宫》

“我们研究市场,了解什么样的戏才会有票房。排练中,还要请孩子们旁听,看孩子的反应,孩子一走神,戏就要调整。”王颖说,“《迷宫》卖得最好的是300元3张的家庭套票,一家三口一起看演出,让我们发现了现代家庭的一个新需求。过去每场戏只挣几千元,连演员的工资都不够。”

强大的创作力量,股东们强劲的媒体资源和文化产业运作经验,以及通过竞标选拔出的票务公司,使得《迷宫》当年的票房收入高达630万元,平均每场票房收入10万元,而此前儿艺每场最高只有2万元。

另外,在剧场里出售的12种衍生品的收入也高达63万元,创造了“边厅文化效应”。

2006年,《迷宫》在台北连续10天演出14场,取得了300万台币(相当于75万人民币)的票房,反响热烈。到2007年,《迷宫》已总共演出100多场,累计收入已超过1000万。

之后,贴近观众创新剧目就一直是儿艺的创作原则。作家邹静之、人艺导演任鸣、音乐人齐秦为班底创作的《Hi 可爱》演出31场,总收入524万元,开创了儿艺首年排演即盈利的先河;《魔山》首次在大型体育馆演出,首轮演出的总收入就有550万元。

这些剧的主演们开始发现,自己在麦当劳里都能被小朋友认出来了。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2

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更多>> 深度报道

分账之争:中 ...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

行走在胶片上 ...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风格的男女演员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明星。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