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李源潮:“太空探索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2013-09-24 16:29:02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开幕式23日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3592人与会;本届大会收录论文3675篇,也创历史新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中国愿意与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发展航天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加强国际航天交流与合作,让太空开发的成果能够造福全人类。目前中国已经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71项航天合作协定,为多个国家提供了卫星数据资源等服务。最后,他用“太空探索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来祝愿人类的宇宙探索不断深入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也出席了开幕式。

国际宇航联主席樋口清司先生在致辞时,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大会举办的目的:“我们也是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目的是促进科学家之间的对话。” 樋口清司先生还代表国际宇航联合会分别授予 “旅行者1号”项目科学家爱德华·斯通“世界航天奖”,授予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马兴瑞“爱伦·艾米尔奖”,以表彰他们为航天事业所做出杰出贡献。 10多天前,旅行者1号已进入星际空间。

而马兴瑞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认为,他获得的这个奖项代表中国人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进步。本届大会也将同时充分展示中国航天大国形象和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从1996年10月至2013年9月的17年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发射138次,成功136次,部分成功、失败各1次,成功率高达98.6%,尤其是长征火箭创造了连续75次发射成功的记录;到今年为止,我国已连续10次成功发射飞船,顺利将10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深空探测从无到有,中国已经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两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与地球间距离突破5000万公里,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创造了多项深空探测纪录;一些重大航天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北斗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从无到有投入应用。

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宇航科学家们,出席本次大会还包括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宇航员刘洋、与阿姆斯特朗同组实现人类首次登月梦的美国宇航员巴茨·奥尔德林等知名现役、退役航天员,以及美国宇航局局长、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欧空局局长在内的全球航天精英。开幕式现场,中国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向与会代表致意。

据了解,会议期间将举行170多个技术分组会,涵盖空间科学与探测等领域,同期还将召开7场全体会议,包括航天局长全体会议、中国航天发展及展望、工业界专场、女性航天五十年等。其中,“航天局长会议”最值得关注。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10多个航天局的局长,将通报并交流本国的航天科技发展情况。

大会期间还将发布“国际空间站的前10个研究成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两场亮点报告。与会议同日开幕的航天展览会,汇集了世界知名航天企业和卫星公司、主要航天国家的航天机构的成果。本刊记者在展览会现场看到,美国“海鹰”太空服、俄罗斯“猎鹰太空服”、中国的“神十”返回舱都在现场展示了实物。

国际宇航大会素有“宇航界的奥林匹克”之称,中国曾于1996年成功举办第47届国际宇航大会及航天展览会,至今已过去17年。

本届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是本届大会的主题。

大会开幕式由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中国组委会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许达哲主持。

大会将于本月27日闭幕。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