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8日讯 5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国务委员杨洁篪与其会谈。多尼隆此次访华,主要是为6月初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作准备。习近平在会见他时,为会晤定下了“加深了解、增进互信、积累共识、推动合作”的基调。
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美国总统身边最重要的外交、军事、安全政策顾问,同时肩负着在白宫、国务院和军方之间进行协调的职责。多尼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为卡特政府服务,曾在克林顿执政时期任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的主要助手。这位被美英媒体称为“民主党内从一次大选走向另一次大选”的人物,五年前有力辅佐了奥巴马登上总统大位,拥有奥巴马的高度信任。
在历任美国总统国安事务助理当中,多尼隆是对中美关系投入最多的一位,这从他在助理任上已两次单独访华可见一斑。2012年7月,多尼隆首次作为总统国安事务助理访华,与中方就共建新型大国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3月11日,多尼隆在华盛顿发表《2013年的美国和亚太》演讲,用较多篇幅谈论中美关系。他说,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支柱之一,“我们不希望美中关系被定义为竞争和对抗”;如果没有中国参与协商,美中不建立广泛、富有成效、建设性的关系,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外交、经济和安全挑战都无从解决。
多尼隆忠实阐释和代表了奥巴马政府的态度,但他一面就共建新型大国关系与中方积极沟通、一面为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大加辩解,也佐证了美国对华政策清晰可察的“二律悖反”。
美国对中国的合作诚意和根深蒂固的戒虑是此消彼长的客观存在。这种两面性就如几乎与多尼隆访华同时,美军“尼米兹”号航母现身南海近菲律宾海域举行“守礁掩护”演习一样,交替释放着复杂信号,决定了中美关系完全可以视美国高层的态度和作为,朝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
不管怎样,性格忠厚、性情温和、富有耐心、善于倾听的多尼隆在过去的交往中已给中方留下良好印象,可以成为中美之间更为合适的观念沟通者、利益协调者、决策建议者。他和同样温和、理性的克里分别执掌白宫国安会和美国国务院,从人的角度意味着新时期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机会增长。
人的因素在中美关系中一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尼隆就曾说过,大国纷争并非物理定律,不是必然的,大国对抗是由领导人作出的一系列选择造成的。这样的教训在不远的过去就曾在中美之间差点成为现实。奥巴马首任后半程,因需集中精力推动国内经济复苏,曾放手让国务院在推进亚太战略调整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一度毫无节制的针对中国的咄咄逼人姿态加重了中美战略互疑,给两国关系带来短期难消的负资产。奥巴马第二任,这种人为的偏差和损耗不应在中美关系身上重演。
中美关系重要且复杂,无论在美方还是中方内部都需要更多的忠厚守望者。所谓“忠厚”,就是精准理解处理中美关系的国家根本利益和基本远景所在,忠实执行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大政方针,积极厚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而不是通过政治或其它什么手段在中美之间挑动是非以从中渔利。当前和今后,在中美之间增进互信、减少敌意、扩大合作、避免对抗,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最符合两国根本利益,是两国高层已经做出的战略抉择。
忠厚守望者的存在虽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消弥两国间的战略互疑,但完全可以进一步提高中美矛盾的可控属性、扩大中美合作的实施空间,进而为化解矛盾创造机会。眼下他们需要抓紧进行的,是为两国元首“庄园会晤”营造良好氛围、规划积极成果、提供正确建议。(作者:晓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