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灾救灾、灾后重建与城镇化转型”和“全球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汉旺论坛5月11日在四川绵竹举行。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副主任闪淳昌,十届省政协副主席解洪,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塞内加尔农业、能源与环境部部长阿罗纳•库姆巴•恩多费尼•迪乌夫,德国联邦内政部危机管理处处长、危机管理总协调人杜波瓦,原二炮部队中将胡永丰,市委常委、绵竹市委书记陈彬,瑞士Pathway国际组织会长劳伦斯•布鲁姆等出席论坛。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学者、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对“医学救援在救灾中的地位和作用、灾害风险评估、城镇突发灾害的应对及应急产业规范化标准化、NGO在防灾救灾中的角色和作用、灾后城镇化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继承”等六大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论坛的召开恰逢汶川大地震五周年纪念,并且时隔四川芦山地震不足一个月,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德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第二届汉旺论坛组委会副主任董晓刚介绍说,本届汉旺论坛定位为防灾救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开放型全球论坛平台,旨在汇集与分享全球的智慧,通过多元文化交流和对话,建立高端国际对话与合作平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模式。 “与第一届汉旺论坛相比,各国嘉宾对本届论坛给予了更大的热情。灾难的讨论虽然是个很不讨喜的话题,但已经成为全世界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家已经认识到理性面对,增强自救能力,全世界要携起手来。”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伟伟说。
塞内加尔农业、能源与环境部部长阿罗纳•库姆巴•恩多费尼•迪乌夫在致辞时表示:“地震发生后不仅要考虑到救灾的问题,还有饥饿、水污染等。我们做好民众灾害防御教育的工作,在危机发生时就不会那么恐慌。”
会议最后,瑞士Pathway国际机构副会长尼克来•佩特森宣读了为建立国家级灾害防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倡议:“灾难无国界,但却影响到我们所有人。第二届汉旺论坛的代表和合作伙伴,鼎力支持创建一个国家级产业开发区的目标,而且在其核心腹地设有一个国家灾难管理中心。在把工业发展、教育、研发和国际培训设施纳入其中后,这个开发区将充分利用创新、科技和人才,成为灾难管理领域的旗帜。众所共知,中国在许多方面吸引着全球各界领导、专家和机构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实力,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从而解决我们如今面对自然灾害的各种紧迫问题。我们相信,世界的未来,我们所有人都责无旁贷,我们坚信我们能够打造一个安全、可持续、包容的世界。”
2012年5月10日至12日,首届“汉旺论坛”成功举办,与会全体代表达成共识,提出并通过了在四川德阳建立防御自然灾害的永久性国际论坛,并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汉旺镇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