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十分明确。1945年日本裕仁天皇代表日本接受的《波茨坦公告》,以及《波茨坦公告》规定的日本必须执行的《开罗宣言》,构成了亚太地区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布《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1945年7月,中、美、英发布《波茨坦公告》(同年8月苏联加入),其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
——作为战败国日本接受有关国际条约理所当然,不能随意曲解。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第一条及第六条中均宣示“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据此,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
“正如中国政府所强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明确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归还其用武力夺取的领土。这些文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日本也必须遵守《波茨坦公告》中的内容,不能凭借自我意愿对其随意解读,”帕夫里亚坚科说。
——日本否认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争端,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二战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业已回归中国版图。1951年,美国及一些国家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与日本缔结了《旧金山和约》,规定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诸岛等交由联合国托管,而以美国作为唯一的施政当局。1953年,美国擅自扩大托管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裹挟其中。1971年,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又称“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诸岛和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日本。中国政府对日、美这种私相授受中国领土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不予承认。
帕夫里亚坚科指出,在亚太地区,日本一直试图对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发起挑战,频频对他国提出领土要求。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也试图使双边争议扩大化。
帕夫里亚坚科说:“从历史事实上考证,经学者研究证实,中国从明朝开始就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列入中国版图,而那时日本方面对这些岛屿根本没有任何认知。因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无疑更令人信服。”
如果听任日本挑战战后国际秩序,那么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气焰将更为嚣张,日本存在着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危险。
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对地缘战略利益的考虑,没有彻底清算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的罪恶,导致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至今仍能时不时地兴风作浪。这些右翼分子,不但在钓鱼岛问题上上蹿下跳,而且否定日本在南京大屠杀和日本强征慰安妇等问题上的历史罪行。如果不遏制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嚣张气焰,他们将变得更“右”,走得更远。
曾蕙逸说:“(日本)民主党上台,右翼抬头,挑起了日本隐藏的想要成为正常国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