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报:有一种声音认为,这次的事件也是一个使钓鱼岛问题向解决方向推进的契机,您怎么看?
高洪:咱们中国人是很讲辩证法的,危机也是机遇,挑战和机遇是共存的,就看你怎么把握和处理。日方无端地挑起这场风波,并且一再坚持错误的立场。中国方明只能予以反制回应,2012年9月14日,中国海监船编队驶入我钓鱼岛领海,通过实施这样的反制措施,大力度地显示我们的存在,体现我们对这片海域的管辖权力,宣示我们的主权,表达我们捍卫主权的坚强决心。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原则立场不变,只要我们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能够实实在在地推动我们维权的进展。我们在适度处理问题的前提下,如果能够要求日本承认存在争议,就是一种解决钓鱼岛问题的阶段性进展。其实现在只是日本政府不承认争议,其实,有风波,有事端,就是有争议。你说是你的,我说是我的,你说没争议,我说有争议,这不就是争议吗?这场争议中的维权斗争,至少有几个作用,让全世界知道存在争议,并且我们在法理斗争过程中,要把这个事情告知国际社会。我们也要大声地向国际社会发声,通过适当的渠道,通过公共外交,告诉日本老百姓,日本右翼通过媒体给你们灌输的东西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历史依据、法理依据、权利主张,要正视与中国存在争议,也了解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愿意激化矛盾,要维持大局的良好愿望。如果这些都能落实的话,会从内外各个角度,对解决钓鱼岛争端形成一种新的舆论,这有利于中国将来在适当的时候解决钓鱼岛问题。
人民画报:受此次事件的影响,中日两国关系未来走向如何,是否会如一些分析认为的那样,走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严重摩擦期?对于整个东亚乃至亚洲的国际关系态势会有怎样的影响?
高洪:今天,中日关系存在很多矛盾摩擦,钓鱼岛是一个集中爆发点。其实,钓鱼岛的爆发和各种频生的摩擦,根本原因在于,冷战结束后,日本社会在大国关系中调整定位,仍然很糊涂,它到底是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和亚洲邻国友好相处呢,还是依傍美国给日本找未来的前途。关于这个问题,日本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徘徊,而且不断地做出一些错误选择,这些矛盾和摩擦主要是这个造成的。
就中日两国关系来讲,矛盾频发的直接原因是两国综合国力处于逆转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如果中国积贫积弱,中日两国没有这些问题。两国邦交正常化40年来,前30年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前20年“干杯外交”,他认为我们既是他的市场,又对他不构成竞争和威胁。但是,随着这些年中国实力不断增强,两国综合实力旗鼓相当,而且我们发展速度很快,所以,我说两国综合国力处于逆转的最敏感时期。如果已经压倒性逆转,就解决问题了,他就只好接受这个现实。而且日本这个民族历来有依傍强权的习惯,老实讲,2000多年历史上,他依傍中国发展自己的历史还短吗?绝大部分时间是这个情况。近代以后,我们落后了,他们通过明治维新,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反过来侵略我们,这也是短暂的历史。战后,他倒向西方,依傍美国,但这也不是常态。真正长的历史形态是,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国家,长时间地吸收大陆文明养分发展自己。如果有一天,中日综合国力的逆转期已经过了今天这个阶段,日本政要意识到,依傍美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相反,拉开和美国的距离,和中国建立良好关系,作为亚洲的一员,很好地发展自己,建立亚洲经济一体化,或者通过亚洲经济紧密化,这能给日本带来光明的前途,这也是一种选择。迟早有一天,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强盛,日本必须做出一种新的选择,到那时,和中国对抗的做法,包括中日钓鱼岛之争,恐怕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而且日本政治家那时也不得不做出调整。这是我对两国关系更长期的未来的看法。所以,对解决钓鱼岛问题,我个人是有信心的。而且我也比较乐观地看待中国在未来处理我们的周边关系,处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