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报: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接下来中国会怎么做?
高洪:对日本通过“购岛”实行的“国有化”,我们进行了很多的外交交涉和斗争,要求日本停止这种错误做法,但是野田政府一意孤行,把事态推动到今天,并且在我们提出抗议,要求他改动的时候,表示不接受抗议,仍然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中国政府不得不拿出更多反制措施。
首先是从法理意义上讲,日本提出所谓的“国有化”,中国发表严正声明:中国不承认任何关于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领海以及相应海洋管辖权利的日方所谓宣示主权的行为。从法理和国际法意义上讲,日本那些东西都是非法的、无效的,我们坚决不予承认,同时,作为反制,我们提出中国的权利主张,我们用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的方式,重审我们对钓鱼岛领土主权权利的主张,而且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是陆地决定海洋,领土决定领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周边12海里范围是我们的领海,此外还有毗邻区、专属经济水域、大陆架等相关的不同层次的海洋管辖权,我们明确这一点,就是对日方宣布“国有化”的一个回击,同时也为我们国家今后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相关海域上实行治理、管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是关于法理斗争。
既然钓鱼岛使我们的领土,那我们就要维权,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各种手段,派出渔政船、海监船到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去宣誓我们的主权,尤其是2010年9月7日以后,中国正式宣布我们对钓鱼岛实行常态化主权巡航。现在这种情况迫使中国不但提出我们的领海基线,还使我们告诉对方对钓鱼岛实行常态化实时监控,这个常态化实时监控指的是我们不但有我们的公务船定期在那巡航,我们的公务船还要每时每刻对那监控。从海上说,要有我们的船舶在,从天上说,我们会利用我们的优势技术——航天技术,在太空里逐步完善建立一个卫星监控体系,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控海域和岛屿。所以我们的维权的目标是清楚的,职能是完善的。这都是一些很有力量的,有后续实质效果的及时有力的反制回应。当然我们还有一些相辅相成的手段,所以在公布领海基线的第二天,我们又公布了钓鱼岛海况预报、海浪预报还有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这也有宣示主权的意义。向国际社会告知海况这也是一种义务,我们的海况告知世界,为世界提供方便。当然也有对国民进行海防海疆教育,记得我们的钓鱼岛,记得有人在觊觎我们的钓鱼岛,全体中国人来捍卫我们的主权。
人民画报:随着事态的恶化,两边的冲突是否会不断升级,甚至擦枪走火,发生军事冲突?
高洪:其实我们一直在提醒日本,要维护两国关系的大局,而且我们不希望看到钓鱼岛争端出现一种轮番升级,导致最终失控的状态。我们外交总的方针是打造一个适合我们和平、快速、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秉持的是睦邻外交、和谐外交理念,我们希望和世界所有的国家、包括日本维持一种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局。在两国关系当中,我们主张维持战略互惠关系。今天日本搞他的国有化,我们基于法理依据和历史依据,不予承认,同时我们通过我们的方式宣示了主权。大家正视这个争议,坐到谈判桌上来,通过谈判对话解决问题,形成新的共识,我认为在现阶段是个比较好的、平息这场风波的现实做法。前提是我们的立场毫不动摇,我们维护主权的行动要坚决落实到位,但我们不希望矛盾冲突到不可控的情况,也不希望这种冲突打断我们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正确路线和我们的选择。但同时呢,我们也得告诉对方,我们在维权斗争中也有坚强的决心,尽管我们不主张发生军事冲突,但是我想面对美日军演这种恫吓,面对日本首相不断提醒自卫队要做好万全准备这种说法,我们的军事力量存在应该为我们外交斗争提供坚强后盾,为我们的维权斗争提出最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外交斗争,我们的维权斗争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当然我们的目标也不是要搞坏我们的关系,也不是与它为敌,是希望和谐互利共赢。
人民画报:您认为此次钓鱼岛争端中国的目标是什么?
高洪:我认为维护两国关系大局,保证中国有一个和平发展的好的外部环境,仍然是根本的重要的,我们的斗争目标仍然是要求日本承认争议,并且在新的形势下,争取达成共识,在中国“主权在我”的前提下,争取形成一种新的搁置争议。这和过去的不完全一样,因为我们维护我们的主权权利已经有一些新的主张,有一些新的步骤,我们做了我们就不退让,我们要有实实在在的要求。但是我们不希望问题失控。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仍然提出,对这个争议的岛屿海域,共同开发。尽管日本方面,过去一直躲避这个问题,不愿意共同开发。但是,能够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是两国领土争端情况下,使问题向前得到解决的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