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报:然而从今年4月,日本极右政客石原慎太郎抛出东京都政府“购岛”计划开始,到日本野田政府一步步“购岛”,实行钓鱼岛“国有化”,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的争端被激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日本右翼势力和政府,为何在这个时间点挑起事端?
高洪:今年钓鱼岛引起的风波完全是日本单方面挑起的,起因是日本右翼,仇视中国、反华反共、蓄意破坏中日关系、不愿意两国维持平稳发展的友好的互惠关系大局的人做出的挑衅行为。
去年年底中日两国领导人商定了今年是两国“国民交流友好年”,双方为了推动国民友好交流,曾经安排了600多项友好交流事项,非常遗憾的是今年开局就遭到了日本右翼的挑衅。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先是否认南京大屠杀,中国自然作出回应和批驳,接下来日本一些石原市的议员,一而再、再而三地到钓鱼岛制造事端,石原慎太郎这个日本右翼的头目,4月份在美国,高调抛出了他的“购岛”论,并且一面在日本进行政治募捐,一面扬言在岛上建立永久性设施,建立渔民避风港,把东京都的警力派到岛上。这都是违背双方共识,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挑衅行为。如果石原这些目的都实现的话,两国关系一定遭到彻底的破坏,甚至进入一个不可控制不可收拾的境地。所以从4月起,我们就一直开展外交斗争。
从7月7日起,野田政府开始介入这件事,野田政府开始宣布日本政府要购岛,实现国有化,理由是防止钓鱼岛落入石原手里,以免两国关系失控。这个事情发生以后,石原“购岛”的闹剧,变成了了日本政府和地方右翼上演的一出政治双簧,我们开展了坚决斗争。
从逻辑上讲,可能有三种结局,一个是经过我们的坚持斗争,日本改变他的错误做法,坚持原来的状况——存在争议,双方有所控制。还有一种可能性日本政府“购岛”。最糟糕的是石原“购岛”。现在大家都知道,日本政府在双簧落幕的时候直接走上前台,把石原排除在外。我们听到了日本政府派来说客的反复说明,但是我们指出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你日本政府名义上是防止石原破坏两国关系,但是你政府通过所谓的“购买”使它“国有化”。“国有化”宣示了日本的主权,为日本加强实际控制打下伏笔,这种做法给两国关系造成极大的破坏,并且挑战中国,激化中国民众的情绪,这是非常错误和非常负面的,我们不可能接受的。
原因是什么,我想最基本的原因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日本国内政治风土变化,这些年日本遭遇很多困难。经济上“失去的二十年”;政治上冷战结束之后,大国关系调整,日本政府政治生态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不平衡、不适应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好。表现在政治生活层面上,政治舞台上,领导人走马灯一般的变化,今年是平成24年,24年里换了17个首相,这还不包括同一任首相还换过政府,剔除小泉、桥本等几个任职时间略长的首相,其他基本是一年一个,甚至有的是几个月,这种变换使得日本在国际上丧失了公信力,日本国内老百姓也厌恶它的政治生活,表现出一种脱离政治的政治冷漠倾向。再加上人祸之外的天灾,“3•11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所以日本政府存在一种焦虑,这种焦虑情绪被日本右翼分子所利用。右翼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坐大,形成气候,尽管右翼还不能直接上台,但是他们的言论给日本政府带来的压力是相当明显的,加快了对日本现任野田政府在实行强势外交、与邻国进行领土主权争端上的步伐。
第二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努力发展,和平崛起,引起了日本的不适应。中日之间有长达两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也有50年的不幸,50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祸患和伤害,至今未能完全平复。一是伤害是巨大的,另一个是日本政府虽然多次向中方表示过忏悔和道歉,但是日本政要当中时不时会有人冒出些所谓的“失言”——实际上是心里最想说的话,开历史的倒车,否认侵略战争罪行,引起中国公众的愤怒,不断地向侵略战争造成的创口上撒盐巴,刺激我们的心灵创伤,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反射到日本那里,造成一种担忧。他们根据自己在明治维新强大之后的经验认为“国强必霸”,害怕中国称霸之后可能会报这一箭之仇,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怪圈,如果日本真的深刻反省侵略战争的历史,两国真正言归于好,两国民众真正和解的话,中国不会称霸报仇。但是日本一些极端的右翼势力,自知理亏又不思改悔,他们总有一个莫名的无端的担心,中国的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把中国视为威胁的声音通过日本媒体不断放大,给日本老百姓造成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又折射到日本政坛,造成一种舆论压力,这是钓鱼岛主权争端加剧的第二个因素。
第三个是美国因素,美国基于自己的全球战略,不断地种下一些矛盾纠纷的种子,然后再扮演一个国际警察的角色进行调停。中日钓鱼岛的前因中讲到美国的作用,美日之间的所谓托管和归还,美国一方面说不介入主权争端,一方面又将所谓的施政权交给日本,本身就给钓鱼岛争端种下了火种,美国一方面种下事端,一方面又要通过他居中调停来实现自身的霸权,所以他也不愿意让这个矛盾完全失控。所以中日领土主权之争,美国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觉得来自中国的压力变大,不愿意中国拿回钓鱼岛,因为钓鱼岛是在美国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上,中国拿到了钓鱼岛就等于撕开第一岛链,美国在他全球军事安全部署上,绝对不会接受这个事实。但是美国也知道中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和中国为敌,甚至兵戎相见,美国既没有这个决心,也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所以他同时进行一些软化日本立场、约束日本的做法。他的做法就是不断地采取两面策略,一面对日本说日美安保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如果发生争端,我会站在日本一端。同时又对中国说,我们不选边,主权争端我们不管,我们交给日本的是施政权,我们希望双边范围内解决问题,表明他不愿意被日本绑架,卷入战争的另一面。老实说,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美日之间重新定义同盟关系,在日本的“有事法制化”过程当中,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约束,日本也借此扩大自己的战略空间,提出:自卫队要走向海外,自卫队要保卫自己,要把自卫队建成正规军,要成为普通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权利,要找回自尊,修改和平宪法等等。日本的强硬派的很多理由在美国那里得到一定的回应,当然美国也有顾忌。
所以此次日本“购岛”,国内政治环境变化、担心中国发展和美国态度变化这三个主要因素提供了基础和背景。至于说野田本人秉持的强硬外交路线、在来自右翼的压力下他“勇于”突破日本政府的原有做法,这些都是有深刻的背景成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