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破冰”为两岸开启希望之窗


2013-01-17 14:30:32     作者: 田军    字号: T|T    来源:

前不久,现任民进党中常委谢长廷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名义到大陆参访。从福建东山岛祭祖开始,行程紧凑,在北京期间,先后会晤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国务委员戴秉国。

尽管谢长廷宣称是私人行程,非关民进党和大陆关系,谢长廷访问大陆的效果也有待观察,但不可否认,此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破冰”的象征性意义。

 
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夫妇前往祖籍地福建漳州市祭祖

浅浅的台湾海峡,平均宽度约为160公里。1949年后的数十年间,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中断,两岸同胞咫尺天涯。

在两岸同胞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一次次的“破冰”之举,为两岸往来打开一扇扇希望之窗。

1979年元旦,大陆主动释放善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那天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将其全文登载在头版头条,而在报眼的位置,则刊载国防部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

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即公布《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至此,两岸打破了自1949年长达38年的冰封期。

1993年4月27日,“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两岸授权民间团体最高负责人首次举行会谈,实现了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公开接触商谈,初步建立起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正当人们期待两岸对话向更高层次发展时,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致使两会商谈被迫中断。2000年5月民进党上台后的8年时间里,陈水扁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推行去中国化的“台独”路线,致使两会商谈完全停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应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率领国民党访问团访问大陆,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了时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并在会谈后发布影响深远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冰封已久的台海形势,再次传来了“破冰”的潮声。

正如有分析所称,连战的大陆行,是国共两党在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峙后,基于民族大义迈出的历史性一步,也代表了岛内有识之士冲破重重阻力,寻求两岸对话来制衡“台独”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三年后的4月12日,马英九在台湾“大选”中胜选后,“胡萧会”在海南博鳌论坛登场。特定时空背景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萧万长先生的会面,让外界充满想象,被一些台媒和观察家视为有“破冰”之意味。

两个月后,即2008年6月12日,两会实现复谈,逐步推动两岸“三通”走向全面实现。重新恢复的两岸两会制度性商谈已成为两岸沟通与合作的重要交流管道,短短4年签署包括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内的18项协议,达成两项共识。

这些都成为历史的坐标,并在两岸关系史上铸上丰碑。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指出,两岸之间紧闭的大门被一步步打开,两岸的交流政策也因此逐步调整,使得两岸关系在摸索中向前发展,形成“合作、交流、开放、创新”的新趋势。

如今,距离1987年开放探亲已经25载。25年来,两岸关系不断跨越新的里程,从隔绝、对立走向交流、对话,排除各种艰难险阻,沿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前行。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朱卫东说,开放探亲体现出蒋经国作为台湾领导人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这也为两岸领导人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提供了一个样本,一方面是要认同“血浓于水”的历史关系,另一方面要尊重两岸民意,做出“应时之举”。

如今,两岸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枪炮打不破的坚冰,已经在两岸同胞的亲情、有识之士的智慧和勇气中消融,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有序破解“深水区”遭遇的瓶颈和难题,尚须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