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让钱往“高”处流


2013-08-06 10:55:29     作者: 潘云良    字号: T|T    来源:

    引文:要确保资金不发生钱荒,还要堵死资金流向低效产业的通路。用好增量,解决好资金错配或者资金空转问题,需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更需要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

    抽言:根源在于大量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部分资金进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更有部分资金因为期限错配、贷新偿旧被留在了金融体系内部空转。 

国务院办公厅于7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推动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真正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其主要包括了十条内容,业界称之为国十条

笔者以为,国十条核心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预示着,今后货币政策主基调依然是稳健,即合理保持信贷货币总量,用好增量,解决好资金错配或者资金空转问题。

钱在“空转”

为什么货币政策主基调依然是稳健呢?我们周边国家都在量化宽松,我们不宽松不是吃亏吗?个人认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避免通货紧缩预期甚至通过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降低实际利率从而避免经济进一步紧缩;二是使利率尤其是长期利率保持在低位降低企业贷款成本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复苏;三是向陷入资金困难的银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金融体系鼓励银行放贷。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来说是利多弊少。因为美元既是美国的本币又是全球的储币。短期看,在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状况,促进本国出口刺激经济恢复,促进其本国经济恢复增长和经济发展显而易见;长期看,量化宽松的通货膨胀负面影响是全世界来承担。对中国来说,一旦美国经济复苏,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将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激进而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可能引发中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大中国通货膨胀压力、造成外汇储备损失、刺激资产泡沫的形成甚至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比美国,日本的量化宽松倒不可怕。因为日元不是世界货币,日元宽松的好处自己独享,坏处也自己承担。就日本来说,笔者认为好处只有一个,提升国民信心。但从长期看无异于给病人打兴奋剂。

就我国来说,今年货币供应量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货币供应量屡创新高,目前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中国货币信贷存量继续维持在高位,似乎得不出发生钱荒的结论。

那么,当前M1M2以及社会融资总量总体上增速较快,但是实体经济为什么却一再表示缺钱呢?根源在于大量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部分资金进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更有部分资金因为期限错配、贷新偿旧被留在了金融体系内部空转。

2008“4万亿刺激计划以来,资金进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此外部分资金被用于还本付息,资金大量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部分地方政府和国企不具有效率且风险较高的项目仍然能够获得贷款,这使得资金出现结构性失衡。可见,银行市场资金面紧张并不是当前货币政策收紧,而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的集中爆发。

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银行却遭遇了尴尬。某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实体经济的需求问题始终是今年银行业信贷增长的疑虑。现在很多企业面临的是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市场销售渠道的不畅、利润空间的收窄等。一味地向这些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就容易促使企业进行投机活动,让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楼市,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

由于国企和政府可以从银行低利率获取大量廉价资金,而民营中小企业只能求助高利率的民间借贷的融资格局,一方面倒逼产业资本退出实业领域,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民间融资高利贷化形成金融堰塞湖,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获利颇丰的高利息信贷业务吸引了个人资金、上市公司资金、海外游资、甚至部分银行贷款等各路资金参与,这些流动性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高风险投资领域,加剧民间资本热钱化和实业空心化

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公开资料显示,该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之比接近40%;同时,其同业利息收入在全部利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8%,已接近该行贷款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在银行追求资金“空转”获利、将同业业务不断演化、脱离实体经济需要时,风险隐患已经埋下。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银行票据交易目前有可能存在腾挪隐瞒信贷规模的情况,即票据业务可能存在大量会计合算监管套利、重复买卖票据、二次或多次回购、隐匿担保回购等现象。此外,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分析认为,在银行的同业资产中,除票据业务外,买入返售业务占比也较大,其主要的投向是收益率较高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 

堵死资金流向低效产业的通路

从上半年开始,中国经济走势就一路放缓,但政府却没有如以往一般出手援救。56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等9个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这表明,中央政府已经一致表达了容忍更低经济增长率、提前解决金融风险的态度,并希望市场和地方放弃中央再出手的幻想。

央行面对“钱荒”坚持不“放水”,是对一些热衷炒资金的银行示警,本质上是要把钱逼进实体经济,不要再玩“高利贷式”空转。央行此次坚决不放水”,确实有可能会伤到实体经济,但这种信贷狂增不但埋下了支付风险,抬高了资金成本,从长远看对实体经济也没有好处。在本轮“钱荒”中,央行没出手救市,看似是一种消极行为,背后其实有着更为主动的战略性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政策的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的被动调整,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也有利于改变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太多资金,挤压实体经济的状况。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资金流向高效产业。国十条明确指出,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行业金融支持方面,要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绿色环保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这些产业和领域或者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或者是有利于发挥我国经济竞争力的传统优势领域,或者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环节,或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因此也应当是金融支持的重点方向。

要确保资金不发生钱荒,还要堵死资金流向低效产业的通路。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两高一剩领域,必须进一步加大淘汰的力度。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金融支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关键是区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执行差别化政策,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帮助其加快发展;对于产品虽然在国内供大于求,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有销路,有市场的企业,通过各种融资方式支持其跨境投资经营;对于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等方式,促进其实施兼并重组;对属于淘汰的落后产能的企业,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严禁提供任何形式新增融资,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

光有金融部门的配合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关键还需要地方各级政府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十八大报告明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但有些地方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是转移经济发展方式,腾出病“鸟”放飞,把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转移;有些地方上项目唯GDP,把钱花在了两高一剩领域。因此,用好增量,解决好资金错配或者资金空转问题,需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更需要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

 潘云良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