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钱荒”


2013-08-06 10:47:22     作者: 魏昭丽    字号: T|T    来源:

66日,市场传闻,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银行未能按时向兴业银行偿还60亿元的银行间贷款,导致兴业银行的千亿到期资金未能收回,两大银行资金面齐齐告急。

67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包括隔夜、7天期、14天期、一个月和三个月拆放利率开始全线飙升,如梦初醒的商业银行开始疯抢资金。

618日,有传闻称,四大国有银行(边栏一)向央行施压,要求释放更多资金。

6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隔夜利率从一个月之前的4%左右飙升至13.44%,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记录。

就在银行也差钱的传闻迅速发酵之际,623日,工商银行全国各地的网点出现故障。624日,中国银行也传出系统故障,网银、柜台均无法操作。尽管银行表示这只是例行的系统升级,但网络上还是迅速出现各种担心。

随后,这场风波蔓延到了股市。624日,中国股市暴跌,在200多只跌停的个股当中,银行股一马当先。

中国银行业真的陷入了流动性紧缩的状况吗?

“心慌”而非“钱荒”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则明确地向记者表示,这次中国银行流动性紧张情况属心慌,而非钱荒

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5月份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然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经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了3.12万亿元。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银行业不差钱

外因:热钱撤出

不过,在中国银行的经营历史上,这些问题都曾屡次出现,但并没有引发过一次危机,为什么这一次会导致银行出现钱荒,而且还是在中国货币供应量创下历史新高的背景下?

钱荒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市场的资金流动正面临历史性的大洗牌,这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接连出台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边栏二),美元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间的利差明显加大,大量逐利资金被吸引至新兴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这几年中国银行体系资金充裕、资产价格快速抬升、人民币频频升值的景象。

然而专家指出,随着美国经济的温和回升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过去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将大规模撤离。这一猜想现在正逐步变为现实。尤其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之际,恰逢几大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不约而同地放缓,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蕴含的风险被视为下一次潜在的全球性危机。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资金流向开始出现新变化。

美元汇率与美债利率的同步上升,将对滞留在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金形成明显的抽离效应。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国际投资室副主任张明判断。

数据也显示,与前4个月外汇占款月均增长超过3500亿元明显不同,今年5月份中国外汇占款仅增长了670亿元,不及1月份增量的十分之一。

内因:挤出泡沫

专家指出,除了外部因素,此次钱荒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在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还在继续沿着过去几年的旧有模式高速发展。

2007年中国银行业开始广泛运作起银行同业拆借。它允许各商业银行间以市场化方式相互拆借资金,为市场提供真实利率基准,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过,一些金融机构却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让同业拆借变了味。它们通过同业拆借以很低的成本从其它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在影子银行一类的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收益,套取可观的利差。

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了其必然会流向投资回报较高的领域。目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过低,干实业不如做投机。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

长期以来,在中国经济中,实体经济利润不断下降,而银行业反而成为赚钱机器,这显然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背离。且银行业也没能发挥金融稳定器的功能,反而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流动性危机中制造了恐慌。

央行反思

针对长期以来的弊端,中央政府货币调控思路开始改变。一是中央政府对于经济放缓的容忍度提高,二是政府也充分意识到货币政策对于刺激增长的有效性开始下降,因此对于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再那么倚重。

6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此语一锤定音,彻底浇灭了市场对央行救援的期望。620日,央行发行了20亿元3个月期的央行票据,以回收流动性。直到625日,在由股市下跌而引发的市场恐慌中,央行才对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而以往每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央行总会及时出手,通过降准等方式释放流动性。但此次央行的态度与此前明显不同,让市场扩张预期落空。最后虽然为某些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但与降息降准的货币宽松政策相比,路径迥然不同。

经济调整新思路

中国当前的货币总量已经非常充裕,广义货币量M2高达100多万亿元。但中国经济目前的悖论是货币供应高速增长,但却并没有惠及实体经济。对于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现象,中央政府显然也相当警惕。

从相关部门在钱荒事件的应对上看,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

从此次决策层对钱荒事件的冷静处理上看,央行没有大量注入流动性,而是坚持审慎监管原则,凸显了国家摒弃靠货币扩张来拉动经济的原有发展模式以及推进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金融专家赵庆明说。

央行近来行为方式的转变,折射出了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变化。政策重点不再是不惜一切代价保增长,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打压市场上的风险套利行为,挤出目前在影子银行与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泡沫,推动制造业部门消除产能过剩,从而真正实现调结构、切换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国际投资室副主任张明说。

进入6月份以来,李克强总理已经两次提及要盘活货币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19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这其实已经相当清晰地传达出了中国新的货币政策思路。

 

 

 

边栏一:

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四大银行是指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其代表着中国最雄厚的金融资本力量。

边栏二:

量化宽松政策:指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