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吴仁宝身后的“华西帝国”


2013-05-16 11:48:45     作者: 李睿劼    字号: T|T    来源:

3月18日,被各界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中国村官”的华西村村支书吴仁宝与世长辞,华西村正式进入“后吴仁宝”时代。从3月18日吴仁宝去世,到4月12日,华西股份小幅下挫,下跌了6.5%;华西村五星级酒店亏损,村民轮流全家入住拉动内需……一些关于华西村的负面消息在网上悄无声息地传播开来。华西村在吴仁宝时代创办的60多家企业的发展趋势成为了近期各界热议的话题。

“帝国”的崛起

谈到华西村,不得不提吴仁宝。从1954年参加工作到今年去世,吴仁宝的一生都没有离开华西。这个在中国的行政序列中微不足道的芝麻官——村支书,在吴仁宝的生命中,一任就是近50载。

2009年,笔者到华西村采访,精神矍铄的吴仁宝讲话语速非常快,做事决策亦是颇为干练,很难让人看出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没有哈佛背景、没有MBA经历,却有着丰富的经商头脑和稳健的政治思路,正是这些成就了吴仁宝成为中国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华西村的掌舵人。

 
吴仁宝追悼会

吴仁宝的成功在于,他总是在走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但始终坚持在市场经济按劳分配基础上实现了村民的共同富裕。20世纪60年代,全国都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时候,吴仁宝偷偷办起了小磨坊和小五金厂;80年代全国农村都搞分田到户,吴仁宝却没有跟风,坚持走发展做大集体经济的道路;90年代全国掀起乡镇企业改制浪潮,吴仁宝又提出了“一村两制”的构想,村民既可以进集体企业也可以从事个体经营。华西村从当初的600多人和0.96平方公里的一穷二白的小村子,发展到今天的5万多名村民和职工、35平方公里、年销售额400多亿的大华西村。

吴仁宝喜欢开会,直到去世时说出的最后两个字仍然是“开会”。于是有人将吴仁宝的会提升到了会议经济的高度。华西的老村民说,3天听不到吴仁宝说话,心里就好像少了点什么。吴仁宝开会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会议时间经常在凌晨。他一般23点左右睡觉,凌晨两三点就起床。他起床后习惯性地打开电视看新闻,一边看一边喝茶抽烟,想到哪些工作要布置,就召集村干部开会。

1992年3月1日凌晨3点钟,华西村主要的村干部接到总机通知:赶紧到南院宾馆403会议室,参加紧急会议。在会上,吴仁宝宣布了他对时局的判断:邓小平讲话了,经济要大发展。当时邓小平南巡讲话还没有传达到基层,但《深圳特区报》刊载的8篇评论文章引起了吴仁宝的注意,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些文章传达的是邓小平的思想。吴仁宝进一步判断,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原材料涨价,于是连夜开会,定下了“借钱吃足”的策略,借款2000余万元,又从银行贷款6000万元,购进了钢坯等大量原材料。没过多久,邓小平南巡讲话传遍中国,原材料价格果然上涨。外界盛传“吴仁宝开了一个会,赚了一个亿”。这笔财富,成为华西村腾飞的第一桶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吴仁宝的会越来越多,华西村的工业企业数量也在不断攀升,经济效益指标不断被刷新。2008年,吴仁宝的会议内容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主张扩大企业规模,主要开始讨论如何控制企业规模和去库存等问题。时隔不久,当全球金融危机肆虐,雷曼兄弟、花旗、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投行巨鳄一个个陷入困境时,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多米诺骨牌”的摧残下也未能幸免于难。而偌大的华西产业却几乎没受什么影响。

天才是不可复制的。吴仁宝在华西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舞台上恰恰展现出了其天才般的才华。有人说吴仁宝是“农民企业家”,似乎用“农民思想家”形容他更为贴切。华西村未必能够诞生第二个吴仁宝,但是在吴仁宝的影响下,有一大批企业家已经十分熟悉华西村的发展理念,必定会继续坚持发展华西村集体经济。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