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资讯收集网站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值值值”网的口号是每天搜索让你大喊三声值的产品。“买个便宜货”网提供的资讯,则已经从国内延伸到了海外代购及美国亚马逊。这类网站成了很多人每天必上去浏览的网站。
作为购物服务的重要一环,快递是各大电商的发力点之一。或是自营快递,或是与快递公司合作,伴随着电子商务蓬勃起来的国内快递业待遇一路上涨。

同时,谁能否认电商群体也是大赢家?激烈的微博骂战、频繁的财经头条、戏剧化的商战风云……几轮口水仗下来,几大电商的曝光率直线上升。8月15日启动价格战后,京东、苏宁、国美的访问量和销售量猛增,名利双收。
8月6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受益于网购人数增加、传统零售商转型以及电商价格战,201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5119亿元,同比增长46.6%。
最为重要的是消费者网购习惯的养成,“网购更便宜”的观念影响深远。报告同时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2.14亿人,同比增长23.7%。
还将持续多久
早在7月份,刘强东就扬言,今年第三、四季度会掀起中国电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最全面的价格战,京东要继续作为引领者。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也表示,不考虑短期利益,要持续加大市场、信息、物流投入。6月,张近东为实现苏宁电器的定向增发,不惜押上身家,将所持合计6.305亿股苏宁电器股份质押于信托公司。7月间,苏宁电器完成了47亿元的募资,这是其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增发。
国美网上商城总经理韩德鹏更是一剑封喉:“此前的所谓价格战都不是真正的价格战,要让市场和消费者明确认知真正的价格战,对市场进行彻底洗牌。”
这似乎已经不止是口水战,而是惨烈而残酷的游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计,今年下半年电商价格战会愈演愈烈,相当数量的B2C企业会“倒下”。
事实上,许多问题已经暴露。在8月15日启动的价格战中,不少顾客反映电商存在先提价后降价、缺货率高、型号少,甚至悄然涨价的情况。所谓的价格战,雷声大雨点小,难免被指“忽悠”。
与电商共担让利的供货商,也渐渐难承压力。据媒体报道,包括海信在内的多家主流家电厂家表示,如果京东进行无底线的价格战,将停止向其供货。而索尼、三星等外资品牌在8月15日当天便知会京东,要求自己旗下的产品不参与价格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商仍将以价格竞争为主导,但随着网购模式的成熟,价格战或将逐渐向“价值战”转变,电商企业需从商品价格、商品质量、物流快递、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对于电商而言,这是后话。眼下的这场淘汰赛,谁都不想跑得慢,成为出局的人。
“对电商而言,亏损是必须的,价格战必须打。前半年我说过,价格战可能还要三年才能结束,现在看起来会加速,因为越惨烈,结束时间就会更快。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不要趟电商这盆水”凡客CEO陈年说。
李国庆则认为价格战即将迎来终点。“他们说还想打价格战我就不信了,你说能比现在还惨烈?都没钱过日子了,资本金烧完以后拖人家商家的钱那是很危险的。”
价格战也引发了商务部得关注。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将继续关注事件进展,至于是否触及《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由执法单位依法调查取证后方可判断。8月17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王德生表示,将加大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相关标准的制定力度,比如已经列入制定计划的《电子运营规范》等。
截至发稿前,混战仍在继续。刘强东忙着在微博上回应质疑,表示正在积极补货;苏宁北京地区承诺线下门店与线上一个价;国美表示接受价格举报,对举报店面价格高于京东商城属实者,奖励1000元。
徐晓倒希望电商的价格战可以多打一阵子,那样消费者终究是赢家之一。一旦尘埃落定格局确立,消费者的话语权就小了。她怀念去年各大团购网站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光,“那会儿一个比一个便宜,现在团购的东西都普遍涨价了,你看,团购电影票已经没有低于30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