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的妈妈是部队一家科研单位的文职人员,已经退休在家。她退休的时候是53周岁,用李雯的话说,是“给后来人腾地儿”了。这种提前退休或者内退的现象,在一些企业或者单位应该说是公开的现象。一个民间流传的数据是,由于存在大量的提前退休现象,中国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3岁。“在还没有延迟退休的今天,就出现内退现象,或者是调研员现象,只领工资不上班,拿的工资比上班的多得多,还可以到外地兼职,也就是一人领了两份工资。如果延迟退休还不知有多少人要吃空饷。”这是一位新浪的网友的评论发言,他的结论是:“要给年轻人让位子!”
目前,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于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从1955年起,国家机关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从此沿用至今。针对有关人士提出的因人均寿命提高而因此调整退休年龄的说法,李雯也给予了驳斥。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她,最近还仔细研究了国外一些国家的退休年龄。她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目前已经超过78岁,比几十年前提高了10多岁,但是65岁退休的规定在几十年来都没变化,其他一些国家的退休年龄,也是数十年不变。虽然近期有很多国家也在热烈讨论退休年龄的问题,但同样受到了其国内民众的反对。而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此次未能连任,跟他在2010年不顾民意提高退休年龄不无关系。
探索已然开始
事实上,对于弹性退休制度的探索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悄然开始。
从2010年10月1日,上海开始试行弹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如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人群,只要身体健康,且工作需要,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后就可以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年龄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岁,女性不超过60岁。

在这个做法上,上海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今年2月份,深圳也公开征求“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社会意见。实际上,在全国各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李雯在出国深造以前就职的就是一家事业单位,在当时她所在的部门,就有不止一个延迟退休的人,但通常这种现象被叫作“返聘”,“其实跟延迟退休是一回事儿”。只是,目前这种现象还只是建立在个人和单位都愿意的基础上。“其实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如果不涉及退休金跟在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相信谁都不愿意延迟退休。”李雯如此来解读。
不过,各路专家都认为,不论有多大的阻力,延迟退休可能迟早都会到来。根据郑秉文的分析,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0年的9.7亿减少到2050年的8.7亿,其中减少的拐点将发生在2015年,届时将从9.98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366万。在目前中国养老金替代率(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只有大约50%、缴费比例已经高达28%(个人8%,企业20%)的前提下,郑秉文认为,通过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来间接调整赡养率是唯一较为可行的出路。
而李雯的思路更加实际:“我宁可采取积极的养老策略,比如买房。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房子或许是我的养老本钱。”或许,这也是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