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刘震云:诉说中国人的千年孤独


2013-11-05 18:24:54     作者: 李斯奇    字号: T|T    来源:

在中国文学界,他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笔触始终紧贴苍茫大地以及卑微无助的底层人群;他怀抱着热情与仁爱,书写着孤独与苦难。他就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震云。

被疯子领上了文学道路

刘震云出生在河南省延津县一个叫大庄的村子。延津是刘震云的情感触点,他有一半的作品都以这里为背景。

历经了千百年沧桑巨变,这块土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十分贫瘠,老百姓穷得连肚子都填不饱。15岁那年,刘震云选择了当兵,理由很简单,“到部队当兵,不仅可以填饱肚子,好好努力,到时候提了干,就可以回家娶媳妇了。”

 
刘震云

随后,刘震云在甘肃大戈壁上一呆就是5年。在部队里,他认识了一位姓冯的战友,这人酷爱写诗,刚到部队就写出“新家安在长城端”的诗句。

战友复员回家时,带走了很多“马恩列毛”的书,并对刘震云说,他要把这个世界搞懂。在战友的影响下,刘震云开始学习写诗。

后来,刘震云回老家看望战友,发现他因为总看书,不下地干活,被村里人视为疯子,后来真的成了一个疯子。

刘震云说,是一个疯子把他领上了文学道路。

从部队退役后,刘震云并没有被提拔转干,而是回到老家当起了中学老师。1978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刘震云成了第一批高考生,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河南省的文科状元,考入北大中文系。

大学期间,刘震云开始写小说,他的处女作发表在北大杂志《未名湖》上,除了刘震云的小说之外,这期杂志还发表了两篇校外来稿,分别是史铁生的《午餐半小时》和北岛的《幸福大街13号》。

参加工作后,刘震云继续着自己的文学创作,他根据自己参加高考补习班和新兵训练生活的经验,发表了引发外界好评的《塔铺》和《新兵连》。

思考哲学的作品

1992年,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出版,引起了文学界的轰动。

《一地鸡毛》从妻子、孩子、教育、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入手,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及内心的演变。该书以生动的细节和人物形象取胜,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内心和外在带来的变化。

从《一地鸡毛》开始,刘震云一改其早期作品中“温情叙事”的模式,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把都市小人物的琐碎生活和沉沦无奈的存在状态深刻而又生动地呈现出来。

他用不失简洁的白描手法,相继创作了反映城市生活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作品出版后广受好评,凭借这些作品,刘震云被认为是“新写实”的扛旗手,和池莉、方方等一同成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刘震云认为,作为一个写作者,最大的价值正是在于追求变化:“下一篇作品,要和上一篇作品不一样,如果一样,就成了废话。”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刘震云始终处在一种对艺术永不停歇的执着探索之中。在“官场系列”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的时候,他并没有陶醉,而是开始了“故乡系列”小说的创作,连续出版了《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几部长篇小说。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