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化真为美—何家英人物画


2013-10-15 14:43:25     作者: 张晓凌    字号: T|T    来源:

何家英

1957年生于天津,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天津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画院院长。荣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荣获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

近代以降,中国画家书写历史功业的方式几乎是被注定的:在中西互动的格局中构建中国画的现代形态。这个巨大的历史课题,既是对中国画家的沉重拷问,也是中国画家所获得的重大机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此课题面前,许多画家落荒而逃,从中创造艺术业绩并以此进入历史的,不过寥寥数人。放眼当今画坛,情况亦大抵如此。所幸者,仍有一批画家执着于此,他们的创新实践,维系了当代中国画的希望,也为中国画家的创造力保持了基本尊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队伍中,何家英以其30余年持续不断创作所显示出的独特理念、风格及修为,无可争议地居于前列。

 
落英 1992年 90.5x350cm

从20世纪80年代的《山地》、《十九秋》、《酸葡萄》、《米脂的婆姨》,到90年代的《秋冥》、《桑露》、《绣女》等系列工笔人物,再到2000年以来的《孙中山在天津》、《天心月圆》等小写意人物,何家英的作品以融写实精神和东方诗意为一体,向人们展示了当代中国画发展成功的传奇。在他的画中,运用工笔这种古老的笔墨形式,将人物的造型、结构、线条、动态、色彩发展到如此敏锐、纤细、精致、谨严而又充满灵韵的高度,从而成功地促成工笔由古典向现代形态的蜕变,何家英以一种极其唯美的方式重彰了东方所独有的和谐与大美的境界。

1980年,年仅23岁的何家英就以写意性作品《春城无处不飞花》获奖而在美术界崭露头角。多年后,谈及这幅作品时,何家英对作品中“文革”模式的影响以及洋溢在画面上的快乐情绪表示不满,认为它们过于肤浅。如何公正地评价这幅作品暂且不谈,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绘这幅作品时对现实生活真实的生命感动,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画面上的每个女孩都仿佛刚刚从“红、光、亮”、“高、大、全”的抽象模式中挣脱出来,获得了独特的个性,这一转变,让一个工业题材的画面洋溢出浓厚的抒情性。这些新气象、新品质在“文革”创作模式的阴影中虽然稚嫩,却预示着何家英艺术的未来走向。

20世纪90年代初,何家英在工笔画创作之间,也开始尝试小写意人物画创作。事实上,他从未放弃对水墨写意人物画的钟爱。准确地说,他几乎是在黄胄豪阔雄健画风的震撼下步入写实人物画大门的。这位前辈博大深厚的气质留给何家英最重要的遗产,就是对画面着眼大势的感性把握能力。此后,在大学求学期间,一批驰骋画坛的水墨人物大家,如石齐、方增先、杨之光、张德育、王子武、周思聪、卢沉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何家英,但对何家英而言,在前辈作品前的摹习无法替代内心涌动的创造力。

 
入暮林荫锁绿红 93x68.5cm

在另辟蹊径的实践中,他在选择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同时,又以元代文人画为启迪,创作了一种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水墨人物画,更着意于画面语言的典雅性和意境的醇和。1992年的《朦胧》将他同期工笔人物画成果转换为以线和水墨为中心的语言形式,从而以工兼写的方式实现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另一种突破。这幅作品中,何家英工笔风格中严谨的造型、诗意化的人物形象得以延续,但疏淡而充满节奏的笔墨则营造出别样的趣味,显得更为轻松、优雅。此后,他相继创作了《秋水无尘》(1994)、《夏之夜》(1994)、《夏日情怀》(1996)、《醉花荫》(2000)、《柳荫读书图》(2001)、《花雨》(2001)、《天心月圆》(2002)、《冻月》(2003)、《孙中山在天津》(2004)等一系列广为流传的作品,以工笔精细的塑造力融合写意笔墨的抒情性,为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提供了一种亦庄亦谐的充满清新气息的新图像、新风格。

从写意转向工笔画领域,何家英仅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他转向工笔画的原因和他的心灵一样单纯:避开写意画领域中盛行的“文革”模式,转向现实生活的真实,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有个体生命价值。第一幅工笔人物画《街道主任》的转折性意义正在这里。在那个时代,这幅作品中人物胖硕的身躯,手持烟卷的蛮横姿态,以及脸部难以抑制的霸气,都作为人性、个性复归的见证而受到美术界乃至公众的关注。

何家英进入工笔画领域的想法是单纯的。然而,随着创作实践的深入,早期单纯的兴趣在不断遭际的问题中逐渐凝结为使命意识。很显然,这种使命意识是自我给予的,因此,何家英乐于承受这种意识所带来的压力,并在压力的驱动下去直面那些难以回避的课题。归结起来,何家英复兴工笔人物画的基本课题有二:一是如何以感性体悟的方式获得生活的真实;一是如何将来源于生活的“真”化为艺术的“美”。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