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拉萨老城区改造:修旧如旧延年益寿


2013-07-15 17:12:50     作者: 文图|特约记者 索穷    字号: T|T    来源:

2013年6月14日晨,35岁的山南贡嘎人阿松像向往常一样,带着一路打打闹闹的徒弟们准时进入小昭寺门廊,开始一天的工作。这里是拉萨市老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四大天王”重塑的工地。

阿松十几岁就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习泥塑手艺,现在是一个有着二十多年从业经历,能独立承担文物修复重任的“包工头”。乐观开朗的阿松脸上总挂着笑容,跟十七八岁的徒弟们混在一起完全没有“代沟”。

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的小昭寺位于拉萨八廓街以北,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及其他诸多珍贵文物。2001年,小昭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壁画维修工地

记者从城关区小昭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早在一年前,小昭寺就已完成了对破旧严重的梁、柱等的设施的更换与维修,以及大部分阿嘎土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的是门廊“四大天王”的重塑和壁画修复工作。

“在小昭寺维修其间,部分小件的文物将会被暂时收藏保管起来,而对一些大的佛像也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小昭寺负责人说。在维修期间,小昭寺仍将正常开放,并设置参观游览线路引导游客参观,尽可能减少维修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拉萨市老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共有9项,已经实施的有8项,另外1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共投资3亿多元。已实施项目包括大昭寺消防改造工程、小昭寺壁画和“四大天王”重塑工程、大昭寺壁画保护工程、朗孜厦维修工程和下密院壁画修复工程等。其中,今年开工的项目有3项,包括大昭寺唐蕃会盟碑保护工程、千盏灯殿改扩建工程、小昭寺配套保护工程。

拉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新明表示老城区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整旧如旧,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

拉萨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风貌浓缩在老城区。1300多年来,拉萨古城几经沧桑,已成为反映西藏社会变迁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部“形象的史书”。拉萨市老城区内不仅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众多的文物古迹,更有星罗棋布的传统民居,朴实厚重的造型、雕梁画栋的装饰充分体现了藏民族对建筑艺术的独到构思和特有的审美情趣。

然而,这些古建筑和民居多为石木或土木结构,房屋底层特别阴暗、潮湿,建筑存在材质和结构上的固有缺陷。随着岁月积淀,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房屋多数出现了墙体开裂、屋顶漏雨、楼板变形、木头大面积虫蛀、糟朽严重等问题。每年一进入雨季,危房险情直接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首次维修改造前的调查,拉萨老城区危房占90%,其中特危房占20%。

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1979年至2001年,国家先后投入资金2.64亿元,改建居民大院227个,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使8671户老城区居民搬进了新居。今年4月9日前,又有1096户居民彻底告别危房。

危房改造期间,拉萨市政府提出了“修缮改造与拉萨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环境相结合,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相一致;设计风格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和传统建筑风格”的改造思路。

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市政府还确定了维修改造“两个必须”和“两个不能变”的原则:老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必须改造,传统建筑内部设施必须改造;老城区整体街巷布局不能变;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的外观风貌不能变,甚至对施工过程如何加固墙体、整修补配木构件、油漆颜料达标质量都做了严格限定。

此外,针对近年来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的现状,拉萨市政府对老城区居住人口适当进行了“减法”——将腾出的部分古建大院改造为精品酒店。

33岁的桑吉是来自山南农村的姑娘,她和爱人在拉萨经营的娜玛瑟德连锁餐厅位于赤江拉让大院内。这座院子已经有150年的历史。

桑吉告诉我们赤江拉让古宅质量很好。“石墙厚度超过一米。去年当雄地震时,拉萨有震感,很多附近老居民丢下自己的房子跑进赤江拉让躲避。院子里还有拉萨唯一的一口活水古井。二楼的铁艺栏杆是解放前驮在牦牛背上从印度运进来的,现在看上去还像新的一样,花纹非常漂亮。”桑吉说。她和丈夫在不动一梁一柱的情况下,对老宅一层进行了局部改造,改善了通风和采光条件,深受游客青睐。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