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哈雷哥”的陶俑情


2013-06-14 16:59:15     作者: 文|本刊记者 李钺    字号: T|T    来源:

洛阳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地上地下文物丰富。

闻名天下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伊河畔,历经400余年各个朝代的营造,其中北魏、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的规模,可以说是天然的艺术宝库和博物馆。

 
“哈雷哥”才予 图/段小兵
 

自幼生长在洛阳的才予,幼年时喜爱绘画,经常到龙门石窟写生,一尊尊雕塑便成了他早年学画的最好教材,久而久之才予便对造像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也许是他日后收藏陶俑造像的起因。

 
汉代绿釉陶俑

上大学时才予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美术专业,毕业后来到洛阳博物馆工作,负责馆内展览的陈设展示,终日与古物为伴。

才予当年工作的洛阳博物馆老馆位于中州路,现在改为洛阳群众艺术馆。新馆于2009年在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建成完工,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数量为40余万件。 “刚参加工作时我负责馆内展览的陈设展示,当时电脑设计还没有普及,所有的展示牌需要手绘,比如展品为青铜器,我们就要把上面的纹饰按实物一丝不差地画出来,旁边配以文字说明。”才予饶有兴致地回忆刚接触文物工作时的情景:“对我来说这倒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因为接触的都是出土真迹,在工作中慢慢培养了对古代器物的感官认识。”

很自然的,才予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他开始是从玉器入手,老窑瓷器,青铜器也有涉猎,但收藏数量最多、最钟情的当然是陶俑。

提起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那逼真造型、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洛阳出土的历代俑像,虽没有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势,却也有其独有的风格。就洛阳地区而言,汉唐时期是洛阳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洛阳出土的汉唐陶俑也有数万件。汉俑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有文吏、仕女、百戏、劳动俑及动物俑等。唐代洛阳陶俑以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把唐代充满内在生命力的向上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标志着陶俑艺术达到了鼎盛。这些陶俑洋溢着一种那个时代特有的美。古朴厚重、雍容大度的造型方式,使人充分领略到汉唐文化特有的力量内涵。单纯简洁、整体概括的造型意识使这些艺术形象具有浑厚、粗犷的节奏韵律。

 
唐代乐舞俑

陶俑作为古代陪葬的冥器,是为了使死者在冥世继续过着和生前一样的生活,因此它的出现源于盛极一时的人殉葬俗。

人殉葬俗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到了商代人殉之风盛行。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转型,人殉葬俗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并以法令的形式得以禁止。然而与人殉制度相应的“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仍根深蒂固,人们极力寻求殉人的替代品,于是俑器的使用逐步推广开来。

虽然陶俑的“出身”有些“卑微”,但其价值却不可小觑。古时没有照片、录像,而各个墓葬出土的陶俑恰好就弥补了这一遗憾,是反映历史的一种形式。大大小小、形态逼真的俑像其实也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了解各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研究古代的服饰、军阵排布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陶俑主要盛行于东周到宋约1500年间,而这一时间如今遗存于地面的雕塑在种类及完整性上都有很大缺憾,俑像的出现恰好成为有利的补充。

“90年代末,收藏热刚刚兴起,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瓷器、玉器这些容易被市场接受且升值快的收藏大项上,“灰头土脸”的陶俑还没有受到藏家认识,涉猎的也少。一般的陶俑市场上往往几十元就可以收到,精彩并且品相完整的也不过几百元。”才予说:“可能由于学过美术的关系,我开始收藏陶俑,完全是被他们表现出的淳朴浑厚、古拙意趣所吸引和折服,并没有考虑到经济价值。”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