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器在古代工艺品中属凤毛麟角,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也是独领风骚。早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以1076万港币晋级“千万元俱乐部”;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又有两件犀角器均以3986万港元的高价,打破了这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据相关部门统计,至今存世的犀角雕器不超过4000件。在这有限的存量中,大部分犀角均散落在海内外知名博物馆和大藏家手中。在中国内地,北京故宫有100多件,上海博物馆有40多件,南京博物馆有4件。在欧美博物馆中,爱尔兰国立博物馆藏有一批犀角器,约有160多件,居全球之冠。
玩犀角器的大收藏家,也都聚集在香港与欧美国家。其中,被业内所熟知的是香港名医叶义,北京故宫现存的100多件犀角中有81件是他捐赠的。除此之外,美国藏家黄蕙与霍满棠分别藏有犀角器40多件与80余件,也是业内公认的专业藏家。
霍满棠先生原籍广东,出生于香港,成年后赴纽约求学。由于家族经营中药材生意,“因缘际会”,心有灵“犀”,他逐渐成为华人中首屈一指的犀角雕私人收藏大家和研究者。

霍满棠先生介绍:传世犀角雕精品之所以如此稀少,是因为犀角是犀牛用于防御的武器,经常会在打斗中遭到损坏。而且犀角是一种有机物,因此难以入土保存。再加上,犀角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具有解人脏毒、尿毒、暑毒和大热症的药用功效。要知道,上世纪70年代在香港中药行,一两亚洲犀牛角售价约3000港币,当时一两黄金的价格只值800港元。因此能安然躲过人为破坏而流传下来的完美犀角雕,其数量相当有限。保存下来的犀角雕之中,材质、雕工都好的更是万中求一。
霍满棠最开始是收藏明清小件的玉器。在一次拍卖会上初次看到犀角雕。由于家族是以经营中药材为业的,所以自幼知晓犀角是一种珍贵药材。虽然早年了解和接触过犀角,但却没想到犀角还能被雕刻成艺术品,以另一种形式展现于世人。于是霍满棠在1975年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买了第一件犀角雕藏品:一个龙杯。

霍满棠把他的收藏分为三个阶段:“我最早收藏龙杯,因其出自宫廷皇家。也收藏一些素身杯。感觉素身杯份量足、材料好,还能欣赏犀角天然的美。其实,早在唐代宫廷送给日本皇家的礼物中,就曾包括素身的犀角杯。如今,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日本皇室储藏珍宝的仓库),仍有例证。”第二阶段,霍满棠收集花鸟草虫题材。比如,寓意圣洁吉祥的莲花,寓意“年年有余”的小鱼,寓意“年年和谐”的螃蟹。花花草草,生动可爱。第三阶段偏重山水。欣赏山水杯,就像一幅立体的山水国画。再结合上面的诗文,意境更悠远。而且,犀角杯上的山水创作,往往都有著名的典故出处,比如“兰亭序”、“赤壁赋”、“西厢记”等。霍满棠非常喜爱的一位制犀名家——周文枢,就是以山水杯见长。他爱游山水,同时也是画家,其山水犀角雕作品的层次感也格外丰富。他介绍说:“不论在周文枢的国画还是雕塑中,他总是把枫树、松树和槐树画在一起,而水的波纹也是颇有其特点的‘叠波纹’。所以,倘若看到一个龙杯上刻了‘周文枢’的款,则至少可判定这是个仿款了。后来,我又对人物角杯更感兴趣,如观音、罗汉、八仙、东方朔等。这些题材对雕工的要求非常高。要把人物的五官和手脚的比例惟妙惟肖地雕刻出来,一刀没刻好,就会看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