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馋宗公案


2013-03-15 14:44:17     作者: 半窗灵鼠斋    字号: T|T    来源:

烧麦

因为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的蔡耀庆兄力促,几年前,笔者开始频繁往来于包头和江南,百草丰茂的夏天去过,像现在这样的寒冬,也选择在内蒙孵暖气(如今的上海,真要冷的人淌稀屎)。房间内虽然如春,毕竟是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偶尔出门,想画两笔,拿着一支水里涮干净的毛笔,走到中途,笔已经冻成一个三角疙瘩。

到内蒙,除了各种馆子包括蒙餐以外,其实这般严酷的冬天,烧麦很值得考究一番,内蒙的烧麦,肯定是同类食物中全世界最好吃的,也最应景,也最实诚,也最那什么⋯⋯顶时候。烧麦到了内蒙,大概是口音的关系,变幻出了很多相近的称号,例如稍美,稍麦,稍卖等等,差不多的意思,也就是薄薄的面皮,裹上一团荤馅。

冬天的烧麦馆子,真是一道非常入画的景致,习惯绝早开门,天都是墨黑的,灯火明灭处,看白烟吞吐着食客进出,笔者这一类的上海小四眼,跑进屋子,就什么都看不见了,玻璃片子上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等身体慢慢暖和过来,用毛衣擦清镜片,场景还是几百年不变的样子,黑沉沉的砖茶壶炖在火炉上,壶嘴年久,微微有些歪斜,白馒头在下面围着一圈,烤出稻草金的色泽,皮迸脆开花,头上还点有一线焦褐。

这时候就可以招呼跑堂,要一两烧麦。为什么这么小气,只要一两。盖内蒙的烧麦,是以面粉来论分量的,所谓一两,那就是一两面皮,做出来的烧麦有六个,每个都是拳头大小,里面的馅更是和江南迥异,就是上好的羊肉和葱剁碎,没有糯米什么事儿。所以这一两,笔者也都要努力才能吃罄,而且一整天就不会饿了,记得首次来内蒙不懂经,点了二两烧麦一碗羊杂汤,勉力吃到一半,已经是满头满脸的汗,那就只好打包带走了,羊肉不能注水,吃到胃里,和水涨发开,实在很符合吃饱了撑着这句俗话。羊肉馅,如果都是瘦肉,干浮浮的也未必好吃,得捶打些肥肉在里面,才丰腴润滑,但难免会有些油腻,此时就需要砖茶来解。砖茶沏出来,色红黄发暗,飞滚发烫,在这般把人冻僵的北地清晨,让等下要迎风疾走的上班族,补充足够的暖意和斗志。

一样东西做得久了,自然会分出高低来,包头的烧麦也有大品牌,例如背头烧麦,就大大有名,笔者也常常去光顾,或者带着新来的朋友去领略。但真正打动人的,还是在幽街深巷,不出名的小烧麦馆,满屋子的穷苦人在开始一天的苦熬前,坐在油垢接腻的松木桌前,就着最廉价的砖茶,吃得一嘴羊油,末了咂净碟子里的陈醋,甩开门帘走进寒风里,另一个穷人接着坐上来,先给自己满盛一碗咸菜,等着烧麦蒸得。

美国高速公路的加油站,卡车司机摇晃着大大的块头,坐在便宜的小店里,一块一块吃光整个帕帕罗尼披萨,看起来,又温暖,又和蔼,还有些凄凉,这种味道,正是笔者在内蒙包头的烧麦馆里,一再体验的感受。

生猛海鲜

现在的世道,是中原人士也喜欢吃海鲜的,盖因为其价昂,显得体面有身份,其实不必。蛋白质的摄入,还是以小时候为准的好,入口顺畅,便于消化,常常见到很多内陆朋友吃了宁波蟹糊墨鱼仔,或者日本生鱼片,要引来腹泻,不晓得这样子吃东西拉东西,好比以前镜花缘上写的什么无肠国,何来饮食快乐可言。

吃海鲜,最好当然还是海边长大的人为宜,中国的海岸线极长,笔者也算是沿海长大的人,有几样美味,总是记忆犹新的,后来觉得活生生的东西拿来烫死醉死,有些不忍,改吃大量的蘑菇,也是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在里面,因为内心深处,还是晓得荤腥,特别是海鲜荤腥,那真是别有一奇鲜,几乎令人无法抗拒。原来上海的大街小巷,只要是卖海鲜的店,都会书写四个大字,叫“生猛海鲜”,看得初来乍到的人吓一跳,不知道是我吃它,还是它吃我,倒是很传神地写出了海鲜口味的迅猛刺激。但是海鲜还有奇特的养生作用,这倒是笔者在后来慢慢了解的,写出来以飨读者,也是作为一个饭桌上的谈资好了。凡是海鲜遍地的所在,人物性格往往比较刚烈,俗话说的“生猛”,不说别地,就是宁波像山或者玉环三门台州这一线,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太好惹,笔者后来私下一想,大约是海鲜生猛的关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台的大画家郭修琳老师,这个真实故事写出来,大概世界上又要多不少海鲜迷了吧。

郭老师的画非常精彩,往往取材于海景,在浙江地区也是赫赫有名,很具一些林风眠的味道在里面,但是更为质朴和狂放,似乎隐隐能闻到海腥气。他老人家在六十岁不到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说是身体上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大约是几个月也活不过去了。郭老师听医生这么一说,想反正没几天日子剩下了,还不如出门去好好画一些海景,留下一些作品来,也不管家人劝阻,天天顶着严风烈日在海边画画。这么吃着海鲜,画着海景,半年下来了,去医院一查,医生几乎昏倒,肿瘤细胞居然变小了。郭老师于是更加放开胸怀,拿王羲之的话说叫“散诸怀抱”,索性发了一个宏愿,要从北到南,东三省一直到热带,把中国这么长的海岸线风光,全都实地写生一遍,他那个时候已经是花甲老人,身背最简单的行李,带着无数纸张笔墨颜料,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真的从北到南,画遍了所有的海岸风景,尽管风尘劳顿,皮肤黝黑,这一次在回医院复查,诸位读者,您猜怎么样,郭修琳老师身上,一个癌细胞都没有了,死的那叫一个干净。

郭修琳老师后来一直到活到八十多岁,才羽化而登仙,和笔者这种躲在屋子里抄抄古人的稿子去骗钱的八流技术工人相比,郭老师那个才叫真正的画画,那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去和自然酣畅淋漓地打一架,就算输了又怎么样,那才叫真实的活着。塞尚说,画画的就应该死在画架前,郭老师用他这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即一个画家应该有的伦理底线。同时,提醒一下诸君,笔者以为,郭老师能在和癌细胞的抗争中几度完胜,海鲜的生猛,千万不可小觑,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知道了郭老师的故事以后,我到沿海地区,见到吃惯海鲜的男男女女,说话做事,都特别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