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吴山明:壮美神秀遵义会


2013-03-15 14:20:54     作者: 华葆    字号: T|T    来源:

吴山明 1941年11月生于浙江浦江,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督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与国画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画学会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杭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政协诗书画友社副理事长,任伯年艺术研究院院长,浙江开明画院院长,文化部文化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府参事,杭州市政府文化顾问。

为创作大型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遵义之春》,吴山明整整“闭关”了两年。6米长的《遵义之春》平平展展地在地面上铺开,乍一看,如高岩壁立,既厚重又纯净,登上脚梯俯身再看,如重峦叠嶂,既绵长又雄伟。一个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或凝重,或开朗,或戚戚,或坦荡,或丰采满志,或睿智袭人,徜徉在水墨的世界,触摸到水墨人物的心灵,我的眼睛,逐渐透析出这幅画的真正底蕴。

心明神秀与永恒的精神内涵

吴山明是一个诚实的艺术家。只有艺术家的诚实,才有艺术的真实。美术是模仿自然、还原历史的,但这种模仿和还原是作者灌注了生命力和价值观的再创造,唯有如此,才可能让再现历史的作品拥有光辉灿烂的美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遵义之春》就具有这样的力量和美感。

 
创作中

吴山明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对比了不少版本,尝试着了解并表现“遵义会议”那个举世公认的红色历史节点。他认为,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作者个人的表现,更是个人忠于历史、感知历史、并用艺术手段把感知变成具体的普遍认同的形式。虽是现在的表现,但必须符合史实;是个人的表现,但必须能获得普遍认同;是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表现,但不是想象和文学描写,是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以感觉和直觉的综合为依据的表现。以作者对历史的洞察为基础,进行对过往的重建,《遵义之春》画出了遵义精神,画定了革命坐标,画成了历史分水岭。

 
《遵义之春》 257cmx588cm 吴山明 何士扬 吴激扬 2009年

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不是照片复制式的真实,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事件本身有时代背景,有组织体系,有人物归属,有内心世界,有精神指向。吴山明认为,真实的瞬间与本质的永恒必须统一。“瞬间的连续性构成了生命与事件的表面存在,在这种连续性下面,艺术家要找寻到更加真实,更为本质的特征,艺术家将捕捉到的这种特征进行艺术处理,从而对现实做出更永恒的解释。”寻找具有代表性瞬间的最本质的特征,成了吴山明创作《遵义之春》最为基础的工作。他选取了遵义会议结束的那个瞬间,会议有结果的那一点就是历史转换的“节点”,这一天最具代表性和最本质特征是凌晨,散会后,曙光将露未露,重组中,争论待休未休,转移中,征程欲发未发。严冬的早晨,浓重的层云,满地的冰霜,刚开过会的屋子里弥漫着烟雾,吴山明把大门洞开,把树木放大,让柱子有庄严感,把经典的屋顶略去,掀除压抑感,让与会者在室外更加自由、自如,从而也更加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历史的真实和自己的知觉。显示剑拔弩张的敌我形势、展示唇枪舌剑的党内斗争、暗示黎明曙光即将划破黑暗的革命前景,真正达到了瞬间真实与历史永恒的统一。

吴山明的《遵义之春》是人物画。历史人物的造像,不是靠渲染而是靠刻画出来的,必须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确有其言行特征和生命特征。提取当事人当时的生命特征,是令艺术真实至关重要的手段,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吴山明充分地利用了后世记载遵义会议的材料,几年来每天翻看,他把这些材料变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中以形成知觉。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