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一种中国式的哲学
高和平将对长城的理解与情怀统统呈现在他的作品中。
高和平镜头下的长城,有常人所赞叹的雄奇壮阔、气势磅礴,更有鲜为常人所展示柔婉灵动,它让这个千百年来的人间奇迹,刹那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你看,《金山岭长城》巨大逶迤的弧度,直撞心扉,那种飞动的气势澎湃着强大的生命的律动,蕴涵着中国式的哲理:“刚柔相济”,“天下和为贵”。传达出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雄奇而阴柔,和谐而美好。
作品包括了长城所有的元素:地垄、截口、滚门雷石、瞭望火,马道、敌楼、敌台、烽燧、库房楼,障墙……
“金山岭长城因筑于大、小金山上而得名,而大、小金山的得名来自传说:当年民族英雄戚继光带着浙江子弟修这段长城时,为了慰藉戍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以江南名山之一的镇江金山为此段长城命名。”高和平如数家珍地说着。在这个有着十余公里的阔大的长城的画面里,小到长城上的每一块砖,每一个砖缝都拍得清晰可见。

然而,远不止此的是,这幅作品还流淌着音乐的旋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做过建筑承包商的高和平将建筑的美学也渗透到对长城的理解中。
在他的作品下听他讲解长城,如谛听长城奏鸣曲……序幕拉开,音乐奏起,柔缓进入主旋律,激昂、起伏、休止、延续,尾声到来之际,云海如约升腾,一派万千气象。画面惜墨如金而又酣畅淋漓,巧妙地暗合了古人多一分则稍逊,少一分则不足的审美。
这是一张耗时近10年,在140多次拍摄的作品中遴选出来的精品,俨然一部研究长城的历史教科片。

许多看过高和平长城摄影的人,几乎不约而同地问他如何才能拍出长城的最佳效果,每次高和平都特别认真地说:“长城的美,长城的知识首先是意在理先。你对长城不了解,你对它的情怀不够深入,胶片中不会有你想要的效果。心中有,眼中才有。眼中有,胶片才有。”
而曾在密云水库管理处从事水文观测工作也帮了高和平,他的气象员同事经常会打来电话,报告高老师,预计明天上午某某地方将出现云海。“啪”!放下电话,高和平立即投入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凌晨时分带着向导、背夫就爬到了最佳拍摄地守候。“摄影是系统工程,要懂得气象、天象,还得会找地形,包括你掌握的长城知识。”高和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