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绣片结缘是在长期的下乡淘家具瓷器那些“大物件儿”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这些当时还不热门并不被人追捧的小玩意儿。价钱不贵,看着却美丽精巧。爱“捡漏儿”的张云翔开始惦记上了这些小玩意儿。“不玩儿不知道,小玩意儿里也有大天地。您看这眼镜盒、这扇袋,有多精致!过去的人真有心呐!”其实遥远的上古时期,中国人就开始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动物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绘制在服饰上,这就是最初的刺绣图案。“疏影帘栊对绣屏,鸳鸯织就怕针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织绣作为特有的工艺,由男耕女织的寻常百姓家到皇室贵胄,从小香囊到大绣衣,不仅有其实用价值,而且工艺日益精湛,更是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活色生香的记录。渐渐地,绣片和古代服饰也成为张云翔收藏中很重要的一块儿。

“我这很多都是捡漏儿得来的”,比如这老板的店主营玉器,他对绣片可能并不在行也并不在乎,这就好办了。再或者老板急着变现,也就被我们抄着了。说起捡漏的经历张云翔有些喜形于色,也可以看出他真是享受其中的乐趣。
大部分时间张云翔会在特意租赁来的库房里清洗整理他淘换来的那些宝贝,最近他在谋划着办一个民俗展览,让这些宝贝得到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