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2013-10-15 10:46:01     作者: 朱锋    字号: T|T    来源:

在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新的历史时刻,如何更好地为未来的双边关系发展夯实基础、规划蓝图,中国在思考,中亚也在思考。

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以后,对外关系活跃而又富有新意。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频繁的出访活动,不仅成为中国外交新思路、新观念的“发动机”,同时,也正在成为中国梳理日渐复杂的外交局势的“领头人”。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3日-14日访问中亚四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2013年峰会,其会晤和谈话,无不展示出这种基于领袖个人直接思考和认识的“发动机”和“领头人”形象。中国新领导人重视外交、努力以身作则,拓展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正在给一个崛起的中国外交注入新的活力和风采。

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从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及社会文化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1992年中亚国家独立时,中国和中亚5国的双边贸易额只有4.6亿美元,2001年增长到55亿美元。在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框架的拉动下,2012年中国与中亚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459.4亿美元。目前,中国是中亚5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亚油气资源最大的购买国。在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区域合作机制的成功推动下,中国和中亚国家已经建立了定期的反恐联合军事演习制度、定期的国防部长磋商和会晤制度、定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高层官员对话制度。上合组织年度的首脑会晤机制,更是为各国间高层协调和促进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四国的政治、外交与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性平台。上合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边境信心建立措施起步,通过制度化合作路径的建设性发展,走到今天演变为连接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框架。上海合作组织开启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也见证了中国与中亚国家过去12年来经济、社会与政治关系融合、互补的新高度。特别是在打击“三股势力”、共同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对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渗透和威胁、协调合作以共同维护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边界地区稳定等方面,上合组织过去12年的成功历程为全球范围内的次区域合作提供了典范。

在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新的历史时刻,如何更好地为未来的双边关系发展夯实基础、规划蓝图,中国在思考,中亚也在思考。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出访,是中国领导人向中亚国家、向全世界在回答这一“中国思考”,在展示中国和中亚关系即将继往开来的“中国决心”。

习主席的此次访问,全面提升了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水平,是为中国和中亚关系发展“全面提速”之旅。访问期间,中国同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分别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哈萨克斯坦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中乌友好合作条约》,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土库曼斯坦是联合国承认的永久中立国,中国成为第一个和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访问实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关系的全面战略升级。

习近平主席全面、系统阐述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中亚政策,强调尊重中亚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习主席在演说中多次传达的中国和中亚国家将“相互扶持、联合自强”的信息,准确地解释了中国和中亚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性原则。

中国不营造“势力范围”

世界政治中心大国和周边中小国家关系的紧密化,往往会遭致该大国谋取“势力范围”的猜疑。中亚是俄罗斯长期的“后院”,莫斯科在中亚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政治与安全利益。“911事件”后,美国开始进入中亚,先后在中亚国家领土上开辟了8个“转运中心”或者后勤补给基地。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爆发的“颜色革命”,也曾让人怀疑美国在中亚的战略意图是想要营造一个疏远中国和俄罗斯的“第二个东欧”。中国和中亚关系的发展也难以避免全球媒体基于狭隘的地缘政治利益考量的怀疑和猜测。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大举“进军中亚”,不仅是中国追求在中亚的地缘战略影响力,也势必引起中俄在中亚的大国竞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中亚之行中,特意对这些国际疑虑进行了澄清,清晰而又明确地阐明了中国与中亚关系发展的“中国意图”。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说中,习主席强调,“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中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是“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中国和中亚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基础上的紧密合作关系,必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亚所在的里海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产地。油气资源开发也是中亚经济的最大支柱。中国则是中亚油气资源最稳定、最可靠的长期用户。2012年,中国全年天然气使用量是1270亿立方米,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供应达到了250亿立方米,占据中国天然气全年使用量的18%。目前,已经有两条连接中国和中亚的输气管线正在运营,连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条输气管线今年年内竣工,2014年年初将投入运营。习主席访问期间,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就建设第四条输气管线达成了协议。一旦第四条输气管线开通运营,土库曼斯坦将每年向中国输送650亿立方米天然气,再加上沿途的乌兹别克斯坦和新开通的哈萨克斯坦管线,中国每年将从中亚三国进口天然气800亿立方米。中国与中亚长期稳定的能源合作关系对于双方的能源战略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价值。

随着中国和中亚关系的提升,中亚国家开放油气田给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参股和开发进程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习主席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专门同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共同启动了中国公司参与开发的“复兴气田”启动仪式。哈萨克斯坦政府同意中国参与世界级的卡莎甘油田二期开发。为了共同开发好和用好中亚的油气资源,习近平主席在9月12日举行的上合组织比斯凯克首脑峰会上提议建立中亚能源俱乐部,协调各国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利益。

勾画“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蓝图

习近平主席此次中亚之行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9月7日他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所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具体的构想。

习近平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将是一个东起西太平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横跨欧亚大陆的新兴经济合作区。中国政府的基本设想是,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启动。首先,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交流,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其次,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第三,加强贸易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方应该就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适当安排。第四,加强货币流通。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

“丝绸之路经济带”集中体现了中国新政府在坚持全球经济开放、自由、合作主旨下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新理念,也高度揭示了中国和中亚经济与能源合作进程中如何惠及其他区域、带动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思路,更是中国站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战略高度推进中国与中亚合作跨区域效应的新举措。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低迷,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势头再度沉渣泛起。如何避免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推高贸易保护主义,是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增长的重要方向。中国新政府提出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显示了中国不谋求排他性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基本立场。不仅如此,中国对于今天全球经济繁荣的信仰,仍然是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各国政府秉持自由贸易的原则,继续推动全球市场的开放和生产要素的合作性流动和增长。

100多年前,英国地缘政治专家麦金利曾预言,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的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的决胜点。但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亚传统的地缘政治价值已经被中国崛起所驱动的地缘经济的巨大潜力所取代。中国新政府提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代表了中国新政府力求走出传统的权力政治窠臼,将一个发展的中国与中亚及更为宽广的区域联合起来、共同繁荣的战略意愿。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会给现有的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冲击,目前断言还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美国正在打造自己的TPP和TTIP贸易集团,俄罗斯也在竭力营造独联体国家内自由贸易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Eurasian Community)时,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让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回响起醇厚、悠扬的“中国声音”。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中亚之行中,特意对这些国际疑虑进行了澄清,清晰而又明确地阐明了中国与中亚关系发展的“中国意图”。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中华青年联合会委员

中国留学归国人员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