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斯诺登冲击世界争议未绝


2013-08-12 12:40:57     作者: 本刊特约撰稿、中新社驻华盛顿记者 德永健    字号: T|T    来源:

“大家好,我叫爱德华·斯诺登。一个多月前,我有家人,还有堪比天堂的家乡。我过着非常舒适的日子。我可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随时搜索、截取和查阅任何人的通讯信息,这是改变人们命运的能力。”

在向媒体散发的一份自白书中,刚满30岁的斯诺登这样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后台走到前台,从窃取偷窥变为揭发举报。

他将美国对内对外实施的大规模监视项目公布于众,包括针对中国网络和一些基础设施进行的大量攻击。与他关系密切的记者说,他还握有详细介绍美国国家安全局如何运作的蓝图,一旦公布将成为美国最可怕的“噩梦”。

斯诺登给世界带来了风暴。他的一举一动一时间牵动着三大洲的大国关系,作为一名高中辍学生和一位训练有素的电脑黑客,他被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不计巨大个人代价做出英勇努力”,为世界带来些许改善和安全。

斯诺登也留下未绝的争议和问号——从他的从业经历到所作所为,乃至这一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美俄等大国关系造成的影响,连同他已被彻底改变但尚不知何去何从的命运,全无定论。

处在风暴中心的斯诺登似乎安之若素。“把影响我们所有人的间谍活动公之于众,是我出于道义的选择。这个选择代价高昂,但这是我应做的事情,我无怨无悔。”他在自白书中说。

叛徒?英雄?

2013年6月初,根据斯诺登提供的绝密文件,英国《卫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相继踢爆美国对内大规模监视民众通话,对外大规模监控网民上网,消息甫一披露,立即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期间国会领袖首当其冲,痛批斯诺登“叛国”。众议院议长博纳、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斯坦等人公开表示,斯诺登的所作所为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等同于向敌对势力“通风报信”,应立即将当时藏身香港的斯诺登遣返回国,以“叛国罪”论处。

甚至有国会议员暗示,斯诺登是受中国或俄罗斯指使才会“泄密”。对此斯诺登断然否认,强调自己从未给任何国家的政府提供情报,也没有任何国家从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中获取任何信息。

至6月末美国地区联邦法院公开诉状,显示奥巴马政府将斯诺登定性为“间谍”,根据美国《反间谍法》指控斯诺登“传播国防信息和故意传播机密情报信息”,外加指控斯诺登“窃取政府财产”,不过三项指控均不涉死刑,斯诺登最多会被判处30年有期徒刑。

白宫与国会之外,数轮民调显示尽管保守派有意无意“妖魔化”斯诺登,但多数民众认为斯诺登的行径是泄密而非叛国,并且支持斯诺登应被遣返回国受审,但对于斯诺登是否维护了公众利益这一重大问题,持肯定或否定意见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表明美国民众对如何看待斯诺登分歧严重。

英雄或叛徒的背后,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在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之间的激烈拉锯。小布什当政期间,曾以反恐之名公然推行“法外监视”,即未经法院授权就对可疑分子拨打或接听国际长途实施监听,事情被曝光后,舆论严辞批评此举侵犯民众个人隐私。

后来美国国会进行一系列补救,包括制定《保护美国法》和修正《外国情报活动监视法》,加大对政府监视项目的授权、审查和监督,力求杜绝“法外监视”,加大保护个人隐私的力度,奥巴马上台后也刻意与小布什拉开距离,强调政府监视项目全程得到法院授权。然而,斯诺登公布的文件显示,迄今无需法院下令,美国安全机构仍然可以保留和调阅“无意”获取的境内通讯信息,这不仅与奥巴马“全程授权”的说法相左,也相当于为“法外监视”打开方便之门,令公众再度担心个人隐私遭到侵犯。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