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
中华情缘
经济视野
人物
视觉空间
文化脉动
人与自然
旅游风情
地区平台
天下事
 
2002年9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聚焦中国 >

聚焦中国
今日视点
争渡,争渡,向何处?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

台资房地产抢占先机

台湾休闲风,轻拂浦江岸

婚纱摄影:来自台湾的时尚

住在上海

在多元文化的沐浴下成长

社会万象


台湾金融业加速西进,

大上海地区首当其冲g

杨胜云 刘志扬 王军


作为远东金融中心之一的上海吸引了众多台商投资金融业。

以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为中心的大上海地区已经成为台商投资大陆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为了配合大批台商群聚长江三角洲的态势,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步伐的加快,台湾金融界纷纷抢滩大上海布局设点,并为开业经营积极准备。各种迹象表明,金融业正在酝酿成为台商登陆大上海的新热点。 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活动日趋频繁,以及受到台商对金融服务需要的压力,台湾当局在两岸金融政策方面有所松动。从去年6月起,台湾方面开始允许其金融机构赴大陆设立办事处。之后,在符合规定的9家台资银行中,有8家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申请。今年5月,台湾彰化银行和世华银行的代表处先后落户江苏昆山和上海。

世华银行副总经理蔡清云说:“上海代表处成立以后,我们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内,做一些咨询、联络及市场调查的工作。在上海地区已有好几千家的台资企业,我们会尽快与他们取得联系,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我们会用专业的精神做好服务。为台商,为这边的三资企业,甚至大陆的百姓,提供一个真正的服务,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外资银行代表处主要从事咨询、联络和调查工作,两年后方可申请升格为分行开展实际业务。但这并不影响台资银行在大上海地区发展的热情。业内人士认为,苏州、上海一带聚集了上万家台资企业和35万多名台商,这就是台资银行未来成长的“沃土”。

彰化商业银行昆山代表处自从今年4月8号挂牌以来,就马不停蹄走访了一大批台资企业,了解客户的服务需求。彰化银行董事长张伯欣向记者描绘了昆山代表处的发展计划:“两年以后,设立一个分行,我们就可以服务这边的1400多家的台资企业,满足他们的资金需要。我们是一家国际化的银行,在香港也有分行,还有OBU(国际金融业务分行),这些都是台商的需要。台资企业多属出口导向型,对世界贸易都需要资金,这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在新上海国际大厦落户的一家台湾银行。

1997年在上海开业的华一银行,是通过第三地转投资,由海峡两岸共同创办的第一家合资银行。华一银行常务副董事长江天锡表示,大陆商业银行拥有架构完善的关系网络、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广泛的市场分销能力,并在人民币资金来源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台资银行则有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全面高效的银行管理和风险防范系统,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经理人团队。通过优势的互补,两岸银行业在企业金融、零售金融和同业金融方面,将会有很好的合作前景。登陆祖国大陆的台湾各大金融机构与当地各级金融机构保持一定的联络,并积极寻求合作的可能。 台湾银行业纷纷布局大陆的同时,台湾保险界和证券界也将目光瞄准了大陆市场。据报道,新光人寿、国泰人寿、富邦产险、明台产险等5家台湾保险公司已先后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在大陆设立了代表处。群益、京华、元富、日盛、建弘、金鼎、宝来等10家台湾券商已先后在大陆设立代表处,其中9家选择了大陆证券业中心之一的上海。

台湾群益证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刁维仁说:“我们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大陆的有关法令,研究产业经济政策的发展,对祖国大陆上市公司B股市场和A股的指标类个股进行分析,把每天的收盘情况和解盘分析传回总部,提供给投资者做参考。另外我们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每年做一个年度报告,并与大陆的证券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台湾群益金融集团目前的金融资产总市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新台币。集团所属群益证券公司1997年11月已正式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是台湾金融证券机构第一家进入大陆开展业务的证券机构。目前,群益证券买下了位于陆家嘴的上海国际大厦的18层,并把它作为向整个大上海地区发展的基地。刁维仁说:“随着大陆证券市场越来越开放,我们对在大陆的发展充满信心。市场只要开放我们就进来,法律怎样规定我们就怎么做。”


第一家进入上海的台湾华一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正紧密接触。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海峡两岸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将获得金融业发展的新契机。在6月份召开的“两岸经贸合作论坛”上,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陆德明教授指出,随着两岸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的资金往来势必大幅增加。吸引更多的台资银行到大陆来开业,将可促动两岸资金顺利融通,更有利于两岸经济的融合。

陆教授还分析了未来台商对大上海地区的投资的发展趋势。他说,随着祖国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深化,海外资本都在积极寻求、开拓运筹进军大陆市场的辐射中心。上海作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经济、金融、航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成为大陆联动最显著、发展腹地最广大的经济区,也因而成为台湾金融业进入大地的首选。

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薛琦认为,金融业一向是经济活动中最敏感和最具影响力的领域,其规模必须配合整体经济发展脚步,台湾金融业抢滩大上海,反映了岛内金融业者长远的市场眼光。他还认为,现阶段两岸金融发展与合作的关键在于政府角色的定位。“两岸对内应建立一个公平、透明、可依赖的金融制度,让金融部门在被赋予的角色上,充分发挥功能。在两岸关系上,将彼此的金融触角伸到对方,加强金融监理,对深化两岸进一步分工,减少投资风险与交易成本,定有所贡献。”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