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
中华情缘
经济视野
人物
视觉空间
文化脉动
人与自然
旅游风情
地区平台
天下事
 
2002年9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聚焦中国 >

聚焦中国
今日视点
争渡,争渡,向何处?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

台资房地产抢占先机

台湾休闲风,轻拂浦江岸

婚纱摄影:来自台湾的时尚

住在上海

在多元文化的沐浴下成长

社会万象


在多元文化的沐浴下成长

乔天碧 杨雨文 吴君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花轿镇的台湾子女学校。

望子成龙父母心

上海台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振烘先生到上海投资办厂后不久,家人就都来到了上海,现在已有6年多的时间。蔡先生的两个孩子分别在上海中学和复旦附小读中学和小学。蔡先生说,他的孩子之所以都上了上海本地的学校,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专门招收台湾子弟的学校,但他认为,在本地的学校上学也很好,学校的要求要比台湾的学校还严格。 子女教育是决定台湾人是否定居上海的最关键因素和定居上海后最担心的问题。上海市民办中芯学校的徐彩珍副校长说,中芯集团当初之所以要创办以招收集团子弟为主要对象的学校,就是为了让集团的员工能够安心在中芯工作。许多员工的太太留在台湾,让丈夫只身在上海工作,主要是担心孩子在上海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丈夫往往也很难安心工作。

徐副校长还说,其实台湾的教育与上海相仿,大的原则基本上是一样的。大陆和台湾的家长一样望子成龙,台湾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东方传统与美式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孩子既能受到传统的熏陶,又活泼富有创意,长大后能够顺利走向国际。 如今,在上海生活的台湾人的子女教育,已不像蔡先生刚来上海时那样别无选择,多样化的选择甚至让许多家长举棋不定,因为就读不同类型学校,可能意味着孩子不一样的未来……

眼花缭乱的选择

20年多前,大陆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上海的各项软硬设施还不完善,许多台湾人把到上海工作当成一份苦差事,许多公司把员工子女教育费用的补助作为到上海工作的优惠条件。因为当时上海的教育体制还比较单一,收费高昂(如上海美国学校小学部每年的学费是18500美元,高中部每年是20000美元)的国际学校成为到上海工作的台湾人的首选。目前,上海的国际学校大约有10所,如上海长宁国际学校、上海协和国际学校、新加坡国际学校等,最负盛名的要算上海美国学校了。

上海美国学校是上海规模最大的一所国际学校,1912年由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创办,1949年中断办学,1980年复校。学校的1530名学生分别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台湾学生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尊重并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让学生有能力面对世界快速变迁。上海美国学校的主要授课语言是英语,该校完全采用美国学制,教材也与美国相同,在该学校获得的学分和文凭,美国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承认。 在日益国际化的时代,出国留学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渴求。国际学校是孩子走向世界的捷径,它排除了未来教育衔接的困难。上海美国学校现在已开始出现名额紧张的现象,台湾孩子申请入学也不断遇到波折,主要的问题是台湾孩子的英语程度无法达到国际学校的要求。


吉的堡双语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游戏的乐园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到上海工作居住的台湾人日益增多,上海的软硬件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许多公司已不再为到上海工作的台湾员工提供子女教育补助,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也很难承担起国际学校高昂的学费。同时,上海市政府把解决台湾人子女在上海就学的问题列入了日程。根据“中小学校接受外国学生暂行办法”和“上海市中小学校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施行细则”,目前,上海市共有71所学校有资格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学生,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等学校。许多定居上海的台湾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中文,融入上海社会和文化,基于此,本地学校成为他们的选择之一。

1996年,上海万科房地产公司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创办了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万科复旦实验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171人,其中台湾子弟133人。万科学校的发展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和谐健康的发展。”万科课程采用上海市基本教材,学校对学习抓得非常紧,这里的台湾学生在没有任何特殊优惠的条件下,大都能够通过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有些同学还考入了重点高中。万科实验学校还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一名台湾女学生在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学校除普通班外,还有小班。小班可以满足少量学生对更多教育资源得需求,不会简体字的台湾学生,也可以在小班获得弥补。

也有些台湾孩子的家长选择了比较中庸的道路,不想过早框定孩子的未来,介于国际学校、本地学校之间的学校,如上海中学国际部、宋庆龄幼稚园等,是持这种心态的家长的一种选择。

上海中学是一所已有135年历史的全国重点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是1993年为解决外商子女就学问题而创办的,融合了多种文化、语言和价值观。学校开设了中英文两个系列的学历教育课程,英文系列主要采用美国教材,中文则用香港教材。目前,该校约有700名学生,来自30多个国家地区,港澳台侨学生约占15%。其办学理念是:“因材施教,中西合璧。”校长要与每个即将入学的学生面谈,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议,为每个同学制订有针对性的课程表,学生根据课程表上课,有些类似大学的学习方式。 台湾人在上海办教育

在上海不断为台湾人子女就学创造便利的同时,台湾的教育资源也在向上海进军。华东台商子女学校成立于2001年9月,该校的最大特色就是与台湾教育的良好衔接。学校在海峡两岸均进行了立案,学历也是两岸都承认。学校的学制完全比照台湾教育制度,所有教材、教具都是由台湾海运过来。学校每年五六月安排希望回台湾继续就学的学生回台湾参加基本学历测验,凭测验成绩,可以申请台湾的高中高职。学校的教学以繁体字为主,简体字为辅,为方便使用本地电脑输入,也教汉语拼音。为使孩子适应当地的文化氛围,学校每周开一堂“乡土语言课”,学习上海话。学校的18位担任主课教学的教师,3位行政人员均来自台湾。

相对于其他类型学校,台商学校所推广的价值观与台湾家长更为接近,学校很快得到台湾孩子和家长的青睐,开学第一年就招收了218人。现在,每天都有家长和孩子来学校参观咨询。这也使家长们更为关心学校的教学,目前已经有30多位爱心妈妈参与校园美化、课外辅导等活动,同时组织瑜珈、书法、合唱等成长团体,把家庭和学校巧妙结合在一起。

成立于2001年9月的民办中芯学校,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最大的企业之一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的附属子弟学校,也是首家获准由外资企业创办的独资学校。这所校成立的宗旨是照顾公司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中芯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450多人。目前学校有81名学生,其中台籍学生52名。

中芯学校是一所12年制民办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中共开设14个班级,每班不超过15人。在小学和中学部,学校根据员工希望对子女未来不同的期望,采用中文和英文双轨制。中文教学采用中国的教育系统,配合大量的英文课程,英文教学采用美国的教育系统,同时,为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们提供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来自美、加的外籍教师阵容强大,是目前上海双语教学外籍老师和学生比率最高的学校。但因为中芯学校的土地及校舍均由公司提供补助,收费比国际学校低廉许多,中芯学校一年学费为小学3万元人民币,中学4万元人民币。中芯学校还将开放名额给园区内其他企业子女就读,造福园区内的伙伴企业。

徐彩珍老师是一位有23年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她认为,在普通学校高考制度制约着教育,很难做到减压和减负,而中芯学校摆脱了这些。中芯学校提倡的素质教育和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真正地渗透到了教育的每个环节。徐老师经历了学校从筹建到逐步步入正轨的全部过程,许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徐老师说,虽然很累,但很有成就感。她相信在这里所积累的经验,对整个教育制度改革都是有借鉴意义的。别的学校的校长,听她讲中芯学校所发生的一切都觉得非常新鲜和兴奋。 据统计,上海市约有40万0至6岁的学前儿童,其中3至6岁的儿童24万,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这一巨大的市场成为许多商家抢夺的奶酪,吉的堡成了捷足先登者。

吉的堡教育机构,是台湾教育连锁机构的第一品牌,在台湾,吉的堡已有300余所加盟连锁幼儿园,每年有超过45万名的少儿使用吉的堡教育机构出版的教材。吉的堡教育机构总经理王国安认为,大陆的幼教事业蓬勃发展,估计整个市场的潜力达1000个亿。大陆的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越来越高,台湾的教育机构到大陆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吉的堡进入大陆的另一先机是,大陆与台湾是同文同种,教材只要稍作改动就能适用于大陆的少儿。

2001年9月,吉的堡教育机构在上海设立总公司,成为第一家与大陆教育部门正式合作的台湾教育机构。由吉的堡教育机构与上海卢湾区教育局合作开办的“徐家汇路吉的堡双语幼儿园”,采用吉的堡的少儿英语教材,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歌谣,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幼儿园成为孩子们学习英文的快乐城堡。徐家汇吉的堡双语幼儿园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和祖国大陆的孩子,也有不少台湾孩子。很多台湾家长凭着对这一品牌的信赖慕名而来。徐家汇幼儿园原有的孩子,经过一年来的学习和磨合,也非常喜欢吉的堡的教学方法,英语水平提高很快,那些抱着观望态度的家长,也放心了。现在,徐家汇吉的堡双语幼儿园,已由原来的2级2类幼儿园,晋升为1级1类幼儿园。

吉的堡计划明年在大陆开设15家左右的直营幼儿园,而加盟幼儿园和进修学校将达到300家以上。相信台湾教育机构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战略,对上海的整个教育也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冲击传统的教育观念。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