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房地产抢占先机
杨胜云 王军 葛安全

港澳台投资看房团登陆上海,成为上海中高档楼市一批有实力的购房群体。 |
2001年11月,总案量达11亿元人民币的苏州“地王”——苏州金鸡湖畔13号地块面向全国打出了招标广告行销方案。上海新吉阳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一鸣惊人,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独特的“湖左岸”企划案,最终力克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8家祖国大陆著名房产公司中标。经过160天的酝酿,新吉阳公司6月23日正式公开楼盘,第一期推出600户超豪华型别墅。上海新吉阳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超群不无骄傲地说:“这个盘一天卖400户,我估计在一个月之内可以卖95%到100%之间,100%的卖掉不成问题。这块地在苏州是‘地王’级的,我们很幸运取得这块地,这算是登陆大陆最大的公开的一个盛大楼盘,我个人也感觉很荣幸。”
由台湾影视红人林瑞阳任董事长、台湾房产界精英林超群任总经理的台资企业——上海新吉阳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组建刚刚一年,代销房地产业务总量就达80亿元人民币,成为两岸三地房产界的一匹“黑马”。
新吉阳公司只是台湾房地产商在大上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台湾房地产发展商、代理商、购房团纷纷抢滩上海滩,上海楼市出现了一股台湾人“置业热潮”。据了解,从1995年至2001年,港台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沪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60亿元人民币,占同期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3296亿元人民币的14%,台商已成为上海房地产开发的一支生力军。

闵行古北成为台湾人在上海的聚居区。 |
去年,台湾当局营建部门被迫决定开放建筑业赴大陆投资房地产,将房地产投资从“禁止类”改为“专案审查类”。尽管面临着每年赴大陆投资不得超过200亿元新台币的限制,台湾岛内的房地产商进军大陆市场的步伐仍明显加快。汤臣、长谷、太平洋建设、信义、新吉阳、张力等知名房地产公司相继扩大在大陆的投资。由于上海开始实行内外销商品住宅并轨,加之良好的市场前景,以上海、苏州为中心的大上海地区成为台湾房地产开发商抢占的重点。
在上海干得热火朝天的汤臣集团已将总部从台湾迁到了浦东,据悉,至2001年中,汤臣在上海先后投资的近20个项目,绝大部分都获得了成功。汤臣高尔夫别墅已推至第7期,前几期大部分被著名跨国公司和《福布斯》所评中国内地财富五十强的老总们买走。汤臣高尔夫球场会员证已升至10万美元,这里已成为沪上最有名的高档生活圈。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汤臣豪园集高精科技和欧美风格于一体,在港、台、沪人士中刮起了超现代新型别墅旋风。现在的汤臣已从初期的大量投入期全面转入成长收获期,1999年汤臣在上海的营业销售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2000年突破了20亿元人民币。汤臣集团董事长汤君年说:“在上海乃至全国,汤臣集团都给人蒸蒸日上的良好印象。看好上海、看好浦东,始终抱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和远见卓识,使汤臣成为10年浦东发展最成功的投资者和最大的赢家之一。现在我们汤臣集团80%的产业集中在浦东,我认为浦东无论生活还是创业都比台湾好,甚至比港澳都要好,我已经深深爱上它了。”
不只是汤臣,其他台湾房地产商也正在实施雄心勃勃的开发计划。台湾太平洋房屋公司表示,该公司在上海的据点由原先的11家增加为13家;创造神话的新吉阳公司,正在上海、苏州、北京、成都、昆明逐一推进已经“中标”的11个房地产项目的代理销售,总现金额达到74亿元人民币。

在上海投资房地产业的新吉阳地产咨询有限公司业绩显著,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
据了解,台湾居民在上海投资置产已有10余年历史,岛内的房地产商正是随着台湾居民的大陆购屋热到上海创业发展。业内人士指出,近年兴起的这波热潮与以往开发楼盘、投资土地不同,已深入到个人需求层面,台湾退休族、企业主、职员都参与其中,就业、投资、养老等多种需求并存,台商集中、硬件设施先进的上海、苏州等地已经成为台湾民众的首选地。
尽管台湾的房地产行销公司目前还不能直接在岛内销售大陆房地产项目,但是各种介绍、推广活动并不少见。7月底,一个专门推介上海房产的展销中心——“台北—上海房产之窗”登陆台湾,10个上海楼盘成为首批入住者。据了解,“台北—上海房产之窗”,已经成为长期展销上海房产的场馆。
台湾“家天下”是一家从事房地产信息报道的网站,目前正计划与两岸的地产业者合作,涉及楼盘的整体策划、包装、评估和台湾民众购房及售后的全套服务,现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大陆房地产资讯源。从事房地产业20多年的“家天下”执行长张志文对台湾房地产商投资大陆的情况非常熟悉。
“为什么台湾的房地产商纷纷来上海投资置业,主要原因是上海楼市的价格优势。台北高档住宅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只有4%,上海则达到12%到15%。”张志文认为,台湾的房地产商对于大陆房地产项目最关注的是价格、习惯和交通,“上海房地产大概已经跟世界先进国家差不多了,大家最关心的首先是它的价位是否符合自己投资。第二个就是考虑户型是不是符合我们的生活习惯,第三个是要了解它的交通路线。对于台湾人来讲,最大的隔阂是了解,了解大陆营建商的实力背景,了解他的付款方式,了解他的房地产的资源体系,这是我们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