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上的绿色之城——玉林
许婧

玉林风光 |
中国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曾播出过一个系列片叫做《生活在北回归线》。片中说,在世界,北回归线附近大多是沙漠,惟有中国国土的这一带葱荣翠绿,植被丰富,物种多样。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市(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至23°之间)恰好在这一带上。
这里四季常青,物产丰盈,经济活跃,藏富于民,其所辖的两区一市四县也是风貌迥异,各具特色,成扇形分布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农耕文化新内涵
玉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古称鬱林,由于其特有的丘陵盆地地貌及丰富的植被和降雨,使这片地区拥有最丰富的绿色,田间地头弥漫着一种旺盛的气息,似乎梦想中的那种对农耕文化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玉林是一个人多地少、农村人口占80%以上的农业大市,是华南著名的“鱼米之乡”,而农业的发达程度与气候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玉林市辖区全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和光热充沛,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全年几近无霜期,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在历史上,这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大旱大涝的年景,说它是风水宝地实不为过。因而玉林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荔枝、龙眼、沙田柚、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是中国有名的"荔枝之乡"、"龙眼之乡"和"沙田柚之乡"。
正因为如此,农业一直是玉林的支柱产业,农业走向产业化也是玉林发展的有力象征。早在1997年,玉林就成为广西第一个粮食亩产量过吨的地方,每亩年收入达万元的土地就有14多万公顷,“万元山”、“万元塘”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随处可见。作为中国的粮食、禽畜、水果生产基地,这里每年出口的各类农副产品总额超过1.5亿美元。
丰富的农副产品为玉林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围绕饲料、食品、编织等行业办起的乡镇企业集团已达30多个,产值名列广西之首,玉林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在玉林,遇到的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吃到了刻着不同“名字”的鸡蛋,比如“巨东”。按照玉林市委方皓书记的说法,这是玉林农业产业化的典型标志,而老百姓们则理解得更为直接,“这些名字就是我们的品牌和商标,我们要靠它们来打市场。”看来玉林人已经赋予了农耕文化更多的现代内涵。
“岭南美玉,胜景如林”

玉林市委书记方皓在接受记者采访 |
玉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110个之多,这里有可与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的真武阁,也有世界最大的铜鼓——北流型铜鼓;有总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兴业庞村清代民居群,也有被当地人称为“亚洲第一”的天然石桥──博白天仙桥;还有各种森林景观、风景名胜区及万亩果场和珍稀动物养殖场。
其中的真武阁为古代建筑学上独具一格的“杠杆结构”,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成,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沉重负荷,柱脚却悬空不落地。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多次地震和大风袭击,仍安然无恙。
采访中,方皓书记告诉我们,玉林的健康旅游也颇为独到,它包括自然水土和养生之道,前者有三大温泉带来的温泉浴、蒸汽浴、沙浴和大容山的天然氧吧,后者有都峤山道教养生之道、玉林正骨消肿之精妙医术、久负盛名的玉林制药产品和中药材市场。据说在玉林一万两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的580万人中,有1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玉林理所当然地被列在广西的长寿带上,与同在广西位于它西部的“世界第五长寿之乡”的巴马只相差一个纬度。
梳理玉林美好明天

英姿飒爽的玉林女交警 |
“如何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更满意,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就是我们工作的日程表。”学经济出身的方皓书记言简意赅。
曾有人戏言,称玉林是“中国最大的自然村”,这不是在赞扬玉林的生态未遭到破坏,而是意在强调它的落后和无序。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许多到过玉林的人对它的印象仍停留在“脏、乱、差”。不仅如此,1995年以前所产生的“泡沫”经济和混乱的市场秩序也使各种深层矛盾突显出来。
1997年8月30日,新一届玉林市委市政府诞生,“在整顿中不能忽略经济建设,必须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是新一任市政府官员的共识。他们从廉政、整顿金融秩序入手,逐步理顺了玉林经济发展的脉络。玉林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驶入了城市发展的“快车道”。
今天的玉林不仅有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玉林制药厂、广西黑五类股份有限公司、三环陶瓷集团这些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名牌企业,同时还依托地方优势形成了以机械、食品、医药、陶瓷、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并有选择地接纳中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向这里转移,以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道路建设的落后一直是制约玉林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1996年以来全市共累计投入16.2亿元,
建成玉容(玉林——容县)等七条高等级公路工程, 总里程达203公里;投入资金约8亿元,在玉林城区建设“十五路七桥”工程,使城市市政设施逐步完善。与此同时,给水、排水、广场、住宅小区等16项“民心工程”也纷纷上马。仅1997-1999年,城区新增公共绿地6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1.81%。今天的玉林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园林式城市。
面对这些变迁,从行署专员,到市长,再到市委书记,一路走来的方皓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审慎和冷静。玉林百姓眼中的实干家这样评价着过去的成绩,“实事求是地讲,尽管玉林与1997年以前相比,进入了一个新的比较快的发展阶段,但仍需解决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全。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玉林才能够真正快速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