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那盛开的紫荆花
何汉
又是紫荆花盛开的时节。
香港的山坡、绿地、路边一簇簇紫荆花,灿若红霞。
五年前,这种俗称“满枝红”的紫荆花,作为“繁荣、壮观、奋进”的象征,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图案,引领着洗雪百年耻辱的香港踏上回归祖国的征途。
1995年,一家国际著名杂志曾预言香港回归中国后会衰亡,对香港的前景产生了质疑。然而香港回归祖国,实现平稳过渡;今年5月号这家杂志又以“谁还需要香港”为题,指香港作为中国门户的地位已经褪色。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国家主席江泽民
(左) 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亲切会见。 |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吴光正说:市场现实胜于雄辩,过去两年内,美国公司在香港成立亚洲地区办事处或总部的增幅近33%,日本公司则增加44%,澳洲公司增加53%,欧洲公司增加23%。原因何在?吴光正分析说,香港具备了“三优四通”的竞争条件:高效运作、法规制度及税制的优势、内地庞大市场的崛起和信息流通无阻、人才来去自由、资金自由进出、产品自由出入。他说,1978年至1979年,香港是世界第23位贸易体,如今已跃升为全球第10位。贸易总额达3万亿港元,9项出口商品为全球第一。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特区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实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的原有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法律基本不变,1998年和2000年通过公平、公开的选举,选出了立法会议员。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说,香港回归祖国后一直保持着司法独立,终审法院处理的案件数目与1997年前相比高出一倍。这显示公众更容易提出上诉,社会对法院更
有信心。
亚洲金融风暴后的1998年、1999年,使香港经济连续出现了5个季度的负增长。2000年香港经济曾一度复苏,但在2001年香港的几个主要市场,全部进入周期性调整,这使香港经济再度恶化,内部需求进一步放缓、股市反复下跌、整体楼市表现不理想,有关专家指出,香港必须应对一段较长的经济困难的严峻考验。

特首董建华参观社区幼儿园, 了解幼教情况。 |
香港特区政府采取全面监管货币金融政策,在1998年成功捍卫了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及金融市场;与此同时,多次通过减税、减差饷等措施纾解民困,并想尽办法为市民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和促进香港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以教育为例,在过去4年,政府的教育开支比1997年增加了46%。
正如今年3月获得连任特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所说,香港在政治上实现了平稳过渡,又在亚洲金融风暴中稳定了本身的金融秩序,继续保持自由港的地位,继续发挥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
据香港财经事务局提供的数字,目前已有超过3200家跨国公司在香港建立了地区总部,超过10万家向内地采购销往环球市场的公司,选择香港作为与内地经商的最佳地点,超过25万名海外雇员在香港就业,世界最大的100家国际保险公司(包括全球20大中的11家保险公司)在香港落户……
国际著名信贷评级机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在今年5月14日公布的最新评级报告中指出,维持香港的A3级外币国债评级、Aa3级本地货币评级。报告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依然强大。
五年来,回归前移居海外的港人纷纷回流。香港更以“动感之都”的形象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仅2001年,经海、陆、空进出香港的旅客就达14970万人次,较上一年增加了4%。

1998年7月6日,香港新机场开通,有73年历史的启德机场关闭。市民以机场大楼为背景摄影留念。
|
在经历了去年的负增长后,香港今年3月份的商品整体出口达到1240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渐趋活跃的对外贸易,再次显示出香港国际贸易中心的风采。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今年4月香港进出口总货运量达19?8万吨,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0?1%。
目前香港船东拥有、控制或管理的船舶吨位达到3700万吨,占全球的7%;在香港注册的船舶吨位自1997年增幅达两倍半,由560万吨增加到1400万吨,显示国际航运界对香港优质船舶注册的信心不断提升。
今年1月29日,投资额为21亿港元的香港迪斯尼乐园配套工程竹篙湾基建工程首期项目正式动工。香港信德集团总经理何超琼认为,特区政府正在推动的这些新产业,都是香港经济两三年后好转的推动力。
5年前举行香港回归仪式的国际会展中心外的金紫荆广场上,盛开的紫荆花雕塑,金光熠熠。
聪明智慧、坚韧勤劳的香港人实践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国两制”事业,并将积极面对变化,勇敢迎接挑战,建设一个文明、富庶、安定、民主、充满活力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