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
中华情缘
经济视野
人物
视觉空间
文化脉动
漫画
人与自然
地区平台
旅游风情
天下事
 
2002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聚焦中国 >

聚焦中国
今日视点
不平凡的五年
阳光下,那盛开的紫荆花
回放伟大的时刻

1600项重大工程:
打造香港明天的辉煌

快乐,就这样简单
“我是北京佬”
社会万象


就业:今年不轻松

本刊记者 邓树林


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应届毕业生前来求职。

一位打工者的自述

我叫刘军,今年三十岁,老家在河北省张北县。说起为何到京打工,其实很简单。当时,1989年,我初中毕业,没有工作,正好村里有一个熟人在北京一家酱菜厂当头,问我愿不愿意到北京找一份工作,我听说到北京工作,立马就说当然愿意。你想,北京是首都,谁不想去?这样,我就来到了北京。

到京后,先在酱菜厂上班,以后,卖过菜、卖过鱼、开过“摩的”、当过汽车修理工。干过的工种可多啦,你还不知道,我还干过保安呢!

现在,我又没有了固定的工作。那人们会问我,你靠什么维持生活呢?虽然没有固定的工作,并等于完全没有事可干。我现在,在一个单位居民院里看管自行车,管理地下室, 做大院保洁,修修自行车,再加上收购些废旧物品(他后来补允了一句,说不少废品是院里的一些好心人送的),各种收入加起来,一个月1000来块钱是有的。当然,这笔钱跟人家收入多的比,可能是少得可怜吧。钱虽不多,但维持一家五口人每月的生计还不至于成问题。

我现在最想的是能快一点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哪怕一个月只有五六百元也干。但是你不知道,找工作难啊!有时,我骑着车,从北四环到南四环,又到石景山,还是找不干到合适的工作。这可能与我只有初中文化也有点关系,现在的好些工作,不少都要懂电脑。

刚来时,三五天就可找到一份工做,不知怎的,现在就不行了?是不是来京打工的人太多了,还是北京下岗的人太多。我想可能是这样。

尽管难,我还是要设法找到一份工作,掌握一门手艺,比如修理汽车。过几年,回老家开个修理铺什么的。但 现在我还不想回去。

你刚才问我,为什么不在北京长期安家。不是不想,而是不具备这个条件。我算过一笔账,儿子现在上学前班,每个学期都要近千元,上小学也许还能上得起,上中学肯定就负担不了。而我又不想耽误孩子的学习,因此,只好回去。好在老家目前的教育水平也不是很低的。

在北京十几年了, 我感觉北京人挺好的,就是警察太凶了些!

就业:今年不轻松


在沪打工的外国人 越来越多,这给上海人就业增加了难度。

刘军的情况具有普遍性,不少进城的农民工目前与刘军有相同的处境。记者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采访得到的信息,也有力地印证了刘军的话。 张小建副部长说得很明白,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吸纳劳动力的后劲不足。

在过去的十几年,我国的经济以年均大约8%的速度递增,为4000万个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这在世界也是少有的。

“然而,就业的压力一点也没有减轻。”张小建说,“去年,经过努力,虽然安排了800万人就业,但仍有1000万人失业,加上下岗的1000万,大约有2000万人的工作没有着落。”

所谓失业,指的是没有了工作,已与原单位切断了劳动关系,又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下岗与失业只有一点不同,即下岗的人与原单位还没有完全切断劳动关系。不过,“下岗”一词将很快成为历史名词。

199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997-2000年,均维持在3.1%,去年,上升到3.3%。而且,去年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失业人数每季度都在增加,大约为0.1%。每增加0.1%,就意味着有20万人失业。

已有的失业人员和下岗人员还没有找到工作,新的劳动力又源源不断产生,每年仅城镇就增加2000万个劳动力,还有从农村转移出来的4000万人,这几种人员叠加起来,使本来就已经十分严峻的劳动就业形势显得更加突出。

大学生就业遇到了麻烦


在山东省济南市一次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大学生蜂拥而至热门单位。

大学生就业本不成问题。以往计划经济年代,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现在,国家已以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大学生就业只能通过自主择业找到自己的就业岗位。这是经济转型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今年毕业的女大学生小王,为了找到工作,好几个月前就开始张罗,物色单位,就是后来到一个单位实习期间,也不忘一边工作一边找单位。她说,找了好多单位,都说不进人。我问她,你实习的单位你不跟人家说说,看能不能进去。她说,人家说好了的,来实习来帮忙可以,但人不进。她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试着问了几家,得到的答复是,这所学校没听说过,又是大专生,不予考虑。

另一个女大学生小黄,本科毕业,一外英语和二外日语都学得相当不错,仗着自己又是北京人,找工作不慌不忙的。但真正找起工作来,就并不像她自己所想像的那么简单了。当然,她比起小王来,还算幸运,最后工作落实到她实习的单位。

往年,大学生找工作,相对于其他人群,还是比较好找的。今年,形势一点不让人乐观。今年3 月,记者在北京的一个大型人才招聘会采访,许多大学生都有过像小王和小黄这样的经历。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北京一地独有,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甚至比北京更为严重。3月23日,山东一个招聘会,提供的招聘岗位不超过2000个,上午十点半,离中午还早得很,已进去了近两万人,而门外,还有数千人还在苦等。求职的人,除山东本省外,还有从千里之遥前去应聘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今年已经比往年成熟多了,理智多了。一些职高的毕业学生,要求并不高,即使如此,找到工作也不容易。

上海,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学生找工作应不会太难,事实并非如此。3月23日传来的消息,也是“坏消息”多过好消息。8000多个招聘岗位,去了4万应聘者,其中近一半来自上海以外的省市。往年热门的IT、金融、保险降了温,又如往年受宠的英语、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今年也不那么吃香了。有毕业生叹道,辛辛苦苦考了计算机等级证书,没想到IT业不景气,派不了用场。

上海跟北京一样,在择业方面,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明显优于即将离开大学校门的学生。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张小建做了两点分析。他认为,这种情况,一是说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甚至有点残酷;二是大学生所学专业能否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说,起到决定的作用。一句话,不对口的专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也难在两点:一是现在的教育体系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很多学生毕业后读完了书,但他学的专业人员过剩:二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过分强调眼前的利益,眼光欠远大。 前几年,大学扩大招生,这是大快人心事。但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来了。

广东就是一个例子。今年广东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毕业生总数增加了2.4万人。按2001年广东省本专科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77%为基础预测,今年广东省将有1.9万名大学生毕业不能如期落实工作,明后年这一数字还将分别升到2.3万名和2.99万名,而到200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68万人。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这还只是乐观的估计。


近年来,在京城一些高校开设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毕业生面向市场寻求就业的机会。图为北京服装学院人物形象设计的学生正在为模特化妆。

全国的情况大体跟广东差不多。因此,大学生们应早有心理准备,一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二是要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竞争。相信一句老话:天生我才必有用。

现在,传来了一个令大学生兴奋的消息。消息说,教育部等四部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大学毕业生户口可在原地保留两年;凭录用书等可在省会城市落户;取消对毕业生就业的各种收费;基层和中小企业为就业主渠道。

这些,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一方面,出现就业难,一方面又现出现一些岗位无人干。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司副司长刘丹华说,主要是有些工种不是一般人干得了,它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去干,而目前,我们偏偏缺乏这部分人才。她提供了这么一个情况:沿海一些省份,一些熟练技术工人有好几个岗位等着他。

现在,沿海的某些省份,已停止招收农民工,转向招收技术工人。特别是那些有了大学本科或专科文凭的毕业生,如果再掌握一门技能,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就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经过15年漫长而艰苦的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就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它是一把双刃剑。

张小建副部长说,根据初步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如10年),由于贸易的增长,外资的更多的引进,都会对我国增加就业有好处。

张小建长期从事劳动就业的研究,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遇到的挑战有足够的认识,他说,“从近期看,如3 到5年,形势不容乐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传统加工业的冲击,对缺乏竞争力企业的冲击,都会造成大量新的裁员,并且与国家目前尚未彻底解决的国有企业下岗问题汇合在一起,导致社会失业增加,城镇失业率可能比目前水平上升一倍,最高可达到7%,到时候将有1500万人失业。

这位劳动就业专家进一步分析,他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宗的农产品会涌进来,按3%计算,在农业方面减少的就业机会可能达到上千万个。“这样,就会使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找工作的流量进一步加大,导致城乡就业矛盾的加剧。”

还有,社会各方面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更为迫切、更为普遍,这对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会形成新的压力;同时,社会保险金的大量需求与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资金供给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

面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采取了六条措施加以应对,其中的一条的是:实施一整套与经济调整相适应的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发展第三产业、社区服务和多种经济形式中打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

只要开动脑筋,就会开拓出新的就业岗位;只要思想观念改变,就能找到工作。社区的就业门槛比较低,技术含金量也不高,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如上海,“三保”(保安、保洁、保存)就安排了不少没有工作的人员。又如北京市朝阳区,单保安一个岗位就安排了400人。

对于那些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国家还有“三条保障线”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这三条保障线就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领取基本生活费;三年期满仍未就业,符合条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符合条件,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保障生活。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办理退休手续,领取退休金。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