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
中华情缘
经济视野
人物
视觉空间
文化脉动
漫画
人与自然
地区平台
旅游风情
天下事
 
2002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人与自然 >

人与自然

浑善达克,
绵延万倾的沙地云杉

 



浑善达克,绵延万顷的沙地云杉

绿原


云杉林中 崔玉堂 摄

世界仅有的沙地云杉林

站在山头腑望,墨绿色云杉林沿山体的下围铺展开来,绵延数里,甚为壮观,色彩上,浓绿淡绿相间,显示出森林与草原相谐共生的景象。

这是内蒙古赤峰市的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这里生长着一大片沙地云杉群落,总面积有一万五千余公顷。

“这里看上去像草原,为什么叫沙地云杉呢?”记者不禁提出疑问。

“这里处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草原带,属亚寒地区。草下的地表皆由第四纪形成的风沙所覆盖,土质完全是沙土,沙层厚度由10米至100米不等。沙层下的基岩为白垩的凝灰岩。敖包山就是这种基岩岩石的露头。”保护区的刘主任解释说。

沙地云杉的确是陆地上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在世界上只分布在中国浑善达克沙地边缘地带。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是沙地云杉分布面积最大、长势最好、最有代表性的地区。由于这片沙地云杉林的存在,保住了敖包河与贡格尔河的源头,也改善了当地牧民的生活环境,对于控制土地荒漠化、减少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以致首都北京的扬沙降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达的云杉根系固定着沙丘。
崔玉堂 摄

深入到云杉林中,只见云杉树或三五聚集,或一株独立,有高有矮,还有松籽落地生根,自然成长起来的云杉幼树,树的周围并没有什么杂树灌木伴生,青青草坡作了它们的地毯。

当我走到一棵老树下,仰头望去,树身足有七八层楼高,干径也有约80公分粗,树皮粗厚而斑驳,枝叶葱郁而层叠,显得古老朴茁。据说,这棵云杉的树龄至少有200多年,林中像这样的老树在林子里还有不少,树龄最长的有300多年。

沙地云杉的物种特征非常鲜明,它耐沙土,耐干旱,耐高寒,耐冰挂;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侧根非常发达,这是它适于干旱环境和沙质土壤,便于四面汲取水分和养分而形成的;另外,沙地云杉的天然更新能力强,十多年树龄的云杉就可结实,种子通过鸟或自然风传播数里,林内阴坡处处可见云杉幼苗葱绿的身影。再有,这种云杉树的树姿也非常健美,适应性强,宜于做绿化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

一个云杉新种的诞生


保护区的珍贵野生动物——红腹猎隼 崔玉堂 摄

说起沙地云杉身世,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那是50年代末期,当时白音敖包林场派人把云杉树的种子、果实、叶片等标本专程送到北京,请著名的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主持鉴定,现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教授的付立国先生也在场,当时他是郑先生的学生。郑先生根据云杉标本认定是红皮云杉种,此后,一些植物学方面的书刊和媒体都采用了郑先生的鉴定命名,称为红皮云杉。 70年代末,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徐文铎先生在研究中发现,在远离红皮云杉分布地东北的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竟存有大面积的红皮云杉林,实有研究必要。当他到白音敖包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后,认为这片云杉林不是红皮云杉,而是白扦云杉。同时还有学者提出为蒙古云杉。

鉴于上述情况,徐文铎决定深入研究白音敖包的云杉群落,尽快找出一个云杉归属的科学说法。于是他一年数次来到白音敖包,调查、采集标本、做比较试验,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 根据大量野外观察和对红皮云杉、白扦云杉、沙地云杉三种云杉树种的标本研究,徐文铎逐渐否定了自己原先认为是白扦云杉的看法,拿出了新的观点。

他认为,从这三种云杉的对照来看,其外部形态、果实各有不同,针叶解剖、栽培试验、染色体等各项指数也有差异,这些都是生物种间的重要遗传标志,可作为区别不同物种的重要标志。因此,白音敖包的云杉,极有可能是从白扦云杉演变而来的一个云杉新种。经过了十多年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徐文铎终于得出了一个比较科学完备的云杉新种说。

1998年3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在北京香山主持召开了有关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云杉新种的鉴定会。有来自全国的数十位植物学专家、研究员参加。与会专家经过对标本的认真审定和讨论,一致同意徐文铎教授的研究成果,认为分布在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的云杉是一种特有的新种,它仅分布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的边缘,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残遗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其命名为沙地云杉,突出了它生长在沙地上的基本特性,既形象又有特别意义。 从这一天起,一个云杉新种在白音敖包诞生!它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和经营管理也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力保护这片珍稀的自然遗产


人工培养的沙地云杉苗 。

白音敖包自1979年即建立了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努力,沙地云杉林的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科研成果丰硕。

当记者在沙地云杉林中观察时,忽然发现满眼绿色中,有一棵云杉树焦黄枯萎,科研人员告之,这棵云杉是被重齿小蠹虫害死的。

沙地云杉的虫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扁叶蜂,为食叶害虫,一类是重齿小蠹虫,能藏于树皮内侧,快速繁殖,吸噬树汁,至云杉于死地。由于上世纪50年代白音敖包发生过两场森林火灾,此后,云杉林的虫害便日益猖獗起来。数十年来,不少植物科学家和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都在努力研究,为治理云杉病虫害花费了大量心血。经过多年治理,云杉林地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以往,每年因虫害侵蚀死亡的树木达500多株,而现在下降到了100多株。

在保护区的人工培育云杉幼苗大棚和扦插样地,记者看到,云杉幼苗都用专门的营养液培植,生长的葱绿健壮。由于沙地云杉的自然繁殖需要三至五年,成活率不高,采取人工育苗、人工扦插的方法,能使沙地云杉繁育的时间大大缩短,成活率也大大优于自然繁育。目前这项沙地云杉人工育苗和扦插繁殖的实验已获成功,正在大面积推广。这样,能够大大加快营造沙地云杉人工林的步伐,使得白音敖包成为全国沙地云杉的种苗基地。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