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既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也是国家的一笔巨大资产。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规范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土地市场体系和运作机制,无论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还是激活土地资产,推动国民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辽宁是如何做的呢?请看——

辽阔、肥沃的黑土地。 |
创新观念 开拓热土
——辽宁国土资源的市场化进程
武心怡 高 妍
鸟类化石大量发现,使辽宁一夜之间闻名世界,
盗挖化石之风狂起,保护任务提上了日程
2002年春,中国季强等学者在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一快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吓龙化石。季强博士等研究后,认为这块化石所代表的物种特征真正具备了飞行能力,应归于初鸟类,并命名为中华神州鸟(新属新种),宣布中国科学家发现了真正具有飞行能力的“恐龙”化石。

辽宁省白恶纪地层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中华龙鸟化石,是世界上第一个长羽毛的恐龙。 |
中华神州鸟的发现,是古生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有力地支持了鸟类陆地奔跑飞行起源理论。
此前的上世纪末,在辽西发现的鸟类化石标本达17属24种1000余件,以孔子鸟为代表的物种化石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物证。更令人震惊的是出土的竟是“带毛恐龙”,它不是一个孤证,而是形成了系列。目前被国际学术界确认的就有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意外北票龙、千禧中国鸟龙、赵氏小盗龙等6个属种的几十块化石。我们可以推断,辽西鸟类化石的发现有可能打乱恐龙与鸟之间的认识界限。中生代热河生物群的发现,考古学界称之为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辽西鸟类化石的大量发现,使用辽宁一夜之间闻名于世界,为世人所瞩目,许多外国人甚至比中国人更加关注和渴望了解辽西。
这些惊世化石的发现,促使人类重新解读恐龙时代,重新让人自问:“我们到底从何而来?”
在以往出土的化石中,恐龙却是披鳞片的。辽西的“带毛恐龙”,有人说是鸟类鼻祖,是鸟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过来的类型;有人则认为它虽然有毛会飞,但依然是恐龙。这一“龙鸟之争”,无论结果如何,都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带毛恐龙”。辽西古化石使中国在这个领域里的研究在世界取得领先地位。
鸟类骨骼中空,又总是在飞,变为化石又被人类发现的数量非常地少,而辽西能出土那么多鸟类化石,本身已经是个谜。从辽宁凌源向东,经朝阳、义县形成了170多公里的化石集中带,北到阜新,南到葫芦岛,在6000平方公里地面上都有化石的线索。现在还不断爆出土惊人新闻,2002年夏,辽宁又出土了专吃种子的古鸟,鸟化石腹部,50多粒类似银杏的“辽宁古果”化石历历可数。
古化石发现之日,几乎就成为盗挖之时。当人们知道找到一块有价值的化石片可以换上百只羊时,疯狂的滥采滥挖之风一起,“化石贩子”就接踵而来。
这种状况立即引起了辽宁国土资源厅的注意和重视,很快就把保护世界级魂宝列入了国土资源保护的范围。化石管理成为他们一项崭新而又重要的工作。
随后,一系列措施出台:制定了《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条,组建了全国首家古生物化石资源鉴定机构;建立了全国首家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了全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网络。加强了化石资源勘查、采掘管理,严厉打击各类乱采滥挖、盗采盗挖、走私贩卖化石资源的违法行为,清理整顿化石市场秩序,规范了化石市场交易和收藏行为。
继“北票鸟化石群”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朝阳、凌源、义县也在分别建立保护区。国土资源厅加强了化石资源勘查、采掘管理,规范了化石市场交易和收藏行为。在严厉打击乱采滥挖、倒买倒卖行为时,有关部门做了传播科普知识,呼唤保护意识的工作。在全球近700处世界遗产项目中,以古生物为内容的自然遗产还只有加拿大艾伯塔恐龙公园和德国梅塞尔地坑两处。辽宁正在按世界遗产申报要求认真工作,争取尽快将这份“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全人类瑰宝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国土资源部田凤山部长(右)、辽宁省政府薄熙来省长(中)听取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王大操厅长汇报工作。 |
在做好国土资源保护的同时,
辽宁正在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经营,建立土地收储制度
在做好国土资源包括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同时,辽宁正做另一篇大文章,这就是对国土资源实行市场化经营。
无论是辽宁还是全国,国土资源市场建设都只是刚刚起步,土地市场发展还算相对快一点,矿业两权市场还处在启动阶段。
为此,辽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大操大声疾呼:“国土资源市场建设要提速!”
为什么如此急迫?王大操认为,“我国市场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轴。在以市场为主体的基本经济体制下,任何领域若不研究市场建设,不适应市场要求,不发挥市场作用,仍然沿袭计划经济的思想和行为都必将陷于被动,难以与时俱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必须承担义务,下调关税,打破非关税壁垒,向国外投资者提供可以自由贸易、投资的市场环境。而我们的国土资源市场尤其是矿业的探采两权市场,还没有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准备。”
王大操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还有一段缓冲期,但时间极为有限。倘若我们仍旧不紧不慢,说得多,做得少,满足于小步挪移,结果将是‘水’来了而‘渠’未成,受人冲击,陷入严重的被动。因此,辽宁把市场建设问题摆到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中心位置,集中全力,重点突破。”
把土地资产推向市场,要从控制供地范围入手。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副市长马向东搞权钱交易,擅自扩大土地使用权划拨范围的案例,成为辽宁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的警示。通过增强供地透明度,加强执法检查,辽宁土地供应中的违规现象大幅下降,市场配置比例明显提高,“九五”期间(1996-2000),全省出让土地只占土地供应量的24%,2001年则提高到70%,土地出让收益达到75亿元。
2001年,辽宁14个省辖市中有13个敲响了土地拍卖的槌声。偏远、欠发达的朝阳、阜新也响了第一槌。营口市2001年成交拍卖土地金额4亿多元,相当全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沈阳市在清除了慕绥新、马向东这些蛀虫之后,2001年首次举行土地拍卖,一槌即拍出1.28亿元。沈阳全年土地出让收益为10亿元,是2000年的14倍。
拍卖带动升值,辽宁全省的平均地价一年间由209元上升为252元。

1998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国土资源部 |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市场化经营不能只限在一个“卖”字。国土资源部门需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建立土地收储制度。辽宁已有80%的市、30%的县(市)建立了政府收购土地的制度,储备了813公顷土地,通过市场出让的只有264公顷。土地市场的“龙头”掌握在政府手中,堵死了非法供应土地的渠道,不管谁想使用土地,除了进入市场并无他途。这样,土地市场的发育与建设便迅速得以规范。
以往,某些政府官员只知重耕地保护,轻资产管理,土地市场冷冷清清,几年难闻一次拍卖之声,省辖市的土地出让收益最低的一年才几十万元。这样做看似认真“守土”,却因为非市场行为的违法违规而“失地”严重。从1952年到1996年,辽宁连续44年耕地面积出现“赤字”,耕地一年比一年减少,直到1997年才首次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随着国有土地市场化经营进程的深入,辽宁已经实现了连续5年的耕地总量增长。
土地进入市场,不但没有“卖”光,反而越“卖”越多了。
辽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业产值、产量、利润均居全国前列。今年,辽宁矿业产权市场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本溪市举行了两次采矿权拍卖,成交两处煤矿,一处铁矿,一处石灰石矿,营口下属的盖州市拍卖了一处砂石矿。但从总体上看,矿业权市场还没有形成气候,需要全面启动。王大操局长认为:“这仍牵扯到经营观念问题。我们要注入思想活力,认识到矿业权是一种产权、是一种特殊商品。你如果总强调它是无价之宝,不把矿业权纳入市场,它的资产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也体现不出来。”
无论土地还是矿产,总是要流通,要为人所用的。不搞规范的市场化经营,就会冒出种种邪门歪道的交易。只有堵住“黑市”、“黑洞”,大家都到市场里“明明白白消费”,才能实现土地、矿产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体现它们的宝贵之处。
辽宁国土资源部门正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抢抓机遇发展,把市场建设推向历史前进的快车道。

重达6万吨的玉石矿体。 |
一个矿山的关闭,可能造成一个集镇, 一个城市的“下岗”,
用好已有资源,寻找后续资源,国土资源部门责无旁贷
辽宁是产粮大省,但它的耕地面积只有6246万亩,人均1.47亩,低于全国1.59亩的平均水平,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不多,前几年搞“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管理一度失控,造成土地浪费。近5年,耕地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改变不了地少人多的状态。
辽宁既是矿产资源大省,又是矿产资源消耗大省。辽宁当了几十年国有企业,特别是基础工业的“老大”,矿产资源经受了高强度,大规模的开发消耗,资源缺口逐年递增。煤矿、有色金属矿山出现“矿竭城衰”的趋势。辽宁由煤炭调出省变为调入省,石油产量只能满足需求的一半。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不能是一槌子买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辽宁国土资源厅提出:在土地管理上,有两面大旗是必须高举的,一面是保护耕地,一面是土地资产管理。这两大职能要并举并重,而不能顾此失彼。王大操厅长说:“辽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稳定耕地面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为子孙留下生存发展的可耕之地。”
辽宁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储备制度。2001年,辽宁批准建设用地近6万亩,耕地转为建设用地3.6万亩。国土资源部门同期投入土地整理资金1.1亿元,组织开发并补充储备的耕地达到6.4万亩,抵销占用部分尚余2.8万亩。
矿产资源的衰减很容易堆垒不安定因素。一个矿山的关闭,可能造成一个集镇,一个城市的“下岗”。企业的转型重组,职工的劳动保障,安置再就业等种种问题,加大了辽宁发展的难度。因此,用好已有资源,寻找后续资源的任务就落在了国土资源部门的肩上。
辽宁正在迅速构建矿产资源保障体系。正加强对资源产业的调研和精深加工方面的研究,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对开发要认真监督,抓大限小,扶优扶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开源方面,则是要加强地质勘查,力争在找矿上有所突破,同时注意开发新能源,向地热、煤层气以及辽东湾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这些新能源领域进军。
辽宁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治理整顿已见成效。国土资源部门从清理核发证件入手,从源头上解决了矿山企业多、小、散、乱问题,关闭了一批影响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浪费资源的小矿山。辽宁矿山企业由一万多个减到7005个,压缩30%以上。国土资源部门还介入解决了一批迁延日久、纠缠纷乱的矿业纠份。
王大操认为:“大矿小开、小矿乱开、采富弃贫、无证开采,既说明管理秩序混乱,也反应市场化经营的不足。我们如果能把所有矿产资源纳入市场,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偿占有。那么,所有在市场上有偿取得开采权的人,出于自身效益的考虑,就会大大降低破坏性、掠夺性开采的几率。”
我们常常赞扬市场之手握着长矛,成为发展的开路者,却往往忽略市场之手也握着坚盾,担任生态的保护神。
与国际接接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土地永续利用

大连市--辽宁省的一颗明珠。 |
王大操厅长说:“辽宁的土地、矿产资源市场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如何做好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和如何与市场经济挂钩,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地方。体制、法制、机制上都还只是为市场运作搭起一个基本框架。这种框架式的市场还只出现在辽宁省的部分地区。土地、矿业经营与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去甚远,和国际接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我们已真切地感到时不我待,要有危机意识,为工作确定明确的时间表。”
2002年,辽宁所有的省辖市和60%的县(市)将建立起有形市场,实现土地所有权的依法进场交易。全省所有的省辖市和80%县(市)将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实现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
2003年,土地市场中介机构将全面建全起来,到年底达到经营用地招标、拍卖、挂牌交易制度化,确保城市的存量土地使用成为“一个口子进,一个池子蓄,一个龙头放。”
市场化能不能提速,能不能早日与国际接轨,要看政府转变职能的决心与力度。王大操厅长告诉记者,我国正在开工的大小矿山有数十万个,而进入市场有偿取得矿业权的目前只有二三百例。“政府要及早变观念、变职能、变作风。政府职能要从对资源的行政配置为主转向市场配置为主,办事人员要放下批项目的一支笔,去维护市场秩序和创造稳定、公平、安全的市场环境。过去无论大事小情,全都找政府解决,现在要倒过来,市场犯难的,通过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去操持。只有这些手段都用过还不行,才应考虑政府之手能否有所帮助。”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片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面前,在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辽宁在理论和实践上正不断开拓创新,守好、管好、用好这一片热土,做到无愧前人,造福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