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通向太平洋的“大陆桥”
郁洁 李萌

繁忙的抚远码头 |
这里是中国黑龙江省的东部地区。
千百年来,蜿蜒千里、奔腾呼啸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以其移山填海般的伟力冲积成了三江平原沃野。佳木斯就坐落在这三江平原的腹地上,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边境线长438公里。
最早迎来太阳的地方
佳木斯位于中国版图的最东端,是中国位置最东,纬度最高的城市,因为她最早迎来了太阳,所以享有“东方第一城”的美誉。她辖区内的乌苏镇是世界上最小的镇子,南北约长500米,东西宽100多米,只有一户人家,三口人,阳光最早就照耀在这户人家的屋顶上。
这座城市与烟雨迷蒙、小桥流水的中国南方不同,也与中原地区雕梁画栋、堂皇威严的千年古都不同,朗朗晴空下处处显示出她特有的魅力。
佳木斯面积3.27万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21.9亩,比全国人均土地占有量高出2倍多。在这辽阔的大地上,你可以领略到北国风光的粗犷、古朴与绮丽。尤其是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佳木斯冰雪游乐园上一片沸腾,有冰雕艺术、冰灯、冰帆、冰雪摩托、狗拉雪撬,还有能够展示北方人独特气质的冬泳。

江畔夕照 |
走过冰天雪地,还可以到赫哲人打鱼的网滩上一游,好客的赫哲人会兴致勃勃地给你烤鱼片,或者请你品尝一下那颇有自然情调的江水炖活鱼……如果你到赫哲人家中做客,他们一定要摆上招待贵宾的拌生鱼,捧出山村醇酿,相对豪饮,甚而发自肺腑的哼几句“赫尼那”民歌。
回溯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寂静的荒原。随着十万官兵垦荒,百万“知识青年”建设边疆,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三江平原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一项项产品应运而生,佳木斯从工业基础薄弱的边疆小城变成了初具规模、体系完整的新兴工业城市,崛起在三江平原上。这里不仅有全国最大的造纸厂——佳木斯造纸厂和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防爆电机生产厂家——佳木斯电机厂,还形成了食品、机械、造纸、建材、化工5大支柱产业。其中,有40多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多种为国家金、银牌产品。
凭借农业、工业的崛起,以及边境城市的地缘优势,佳木斯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目前,拥有粮油、土畜产、纺织、轻工、化工等18大类出口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美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了1亿美元。佳木斯市还先后与日本的韭崎市、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澳大利亚的肖尔海文市等结为友好城市,现已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活动和友好往来。
日益活跃的口岸经济
佳木斯市,1989年被国家批准为对俄开放一类口岸,设有对外开放口岸5个(佳木斯、富锦市、同江市、抚远县、桦川县),全部对俄开展边境旅游业务。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活跃的中俄旅游贸易,为佳木斯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公平交易讨价还价 |
佳木斯处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北与俄罗斯接壤,南望朝鲜半岛,东又与日本隔海相望。由此沿黑龙江下行经过俄罗斯漫长的陆地进入鞑靼海峡,可抵达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及太平洋沿岸地区,是黑龙江省水上运输的重要枢纽。因而人们称“佳木斯是通往太平洋的大陆桥”。
抚远口岸位于佳木斯市的东北部, 同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口岸对接,航道距离仅65公里,是黑龙江省对俄开放中最强有力的支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的优势又把抚远造就成江海联运中最重要的港口和黑龙江省走向太平洋的桥头堡。
抚远口岸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水路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可通佳木斯、哈尔滨、黑河、饶河等市县,沿黑龙江下行可通往俄罗斯入海口尼古拉耶夫斯克,由此可前往日本、韩国、美国和加拿大,是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惟一的水上入海通道。陆路可通往同江、富锦、饶河、佳木斯市区等,进入国内公路网。
抚远水域宽阔,江中无浅滩,是黑龙江上我国一侧最佳的深水良港。抚远口岸水域通常可停泊5000吨级驳船,丰水期万吨轮船可直抵黑龙江出海口,是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江海联运我国一个优良的换装港口。
同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166公里的界河、滚滚东流的大江仿佛中国北方的一条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世界友谊交流的桥梁、经济发展的纽带。
奔腾不息的黑龙江与松花江,在同江市内握手东流。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造就了同江悠久的对外贸易史。早在1904年,同江就有商号与俄国人做生意。1992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国际贸易一类口岸,是松花江、黑龙江水系的天然良港。
现在的佳木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难怪人们觉得她和内地与世界的距离缩短了,连冬天也不再像过去那么漫长、那么寒冷了。
笔者在与佳木斯市委书记王国学短暂的接触中,让人感受这届市政府领导的热情和活力,据报道,在一份民意测验调查表中,市民对市政府领导人的满意率在98%以上。一位出租车司机说:“佳木斯如果一直有像这样的领导班子,我们佳木斯的老百姓不怕过不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