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今日视点
港澳台侨
经济视野
图片报道
社会聚焦
文化广场
漫画
绿色家园
旅游天地
地区平台
 
2002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旅游天地 >

旅游天地

清淡平和的扬州

魅力东马
地域风情
八千里路云和月

 



魅力东马

文/伊人 图/燕平

要6个小时!从北京到吉隆坡,还没有时差?上了飞机才知道。朋友又说,我们好运高照,去的是东马,即马来西亚东部,而中国多数游客还只在西马观光,我来先走一回。

东马主要指婆罗洲岛上的砂捞越和沙巴,它们之间还隔着文莱国。那里有美得化不开的风景,有浓得解不开的风情,有点点滴滴扑面而来逼眼的绿色。

情牵女人心

从吉隆坡到砂捞越州的首府古晋(猫城)只要2个小时,停机坪就在一片绿树的包围中,这样泊机真够奢侈。

砂捞越河将古晋一分为二,来来往往的小船单程只要马币3毛,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有人就开,几分钟就到,非常方便。河边的小摊小贩生意红火,该是得益于这不紧不慢美丽的景致?而最让我惦记的是那一家挨一家的工艺品店,站在门口就兴奋,直觉告诉我肯定能掏到心悦的东西,而挑选过程本身也是件非常舒爽的事,最后不得不大包小包招摇而回。

彩布(Pua Kumbu马来语)是这里极富特色的手工艺品,由伊班妇女手织而成,也是她们出嫁时必备的嫁妆,它表示一个女子细巧的手和体贴的心。在店内出售的Pua Kumbu款型多,只要自己喜欢,干什么都可以,我把它当作围巾,人人都说好,后悔没有多买几条,送人再好不过了。还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各种木雕、吹筒、头饰等等都很独特,一件都不想放过。

所有的店家都可以讨价还价,一般的折扣在20%--30%之间。不便携带的大件,店家可以帮忙托运。

找到了“猎人头”

沙捞越有27个少数民族,以伊班民族最强盛。多年前看到过"猎人头"的故事,他们就是伊班人,生活在热带雨林。他们信仰一种神秘的宗教,认为人头能保佑平安,会带来安宁和幸福。于是他们就把别的部落的人抓来,割下人头挂在屋前。时间一长,人头的魔力渐渐失去,他们又去抓人将头割下挂在屋前,而以前的并不取下,天长日久,屋前就挂满了人头,但对客人网开一面,女人和孩子不能去这样的屋子。我看到的伊班人已开始逐步接受现代文明了。

他们住的是长屋。长屋依河而建,架在高高的木桩上,用锯开的大圆木盖成,屋顶上是茅草,门却是铁的。每一个长屋就是一个村庄,每家同住一个屋檐下,分享一个走廊,也分享嘈杂和快乐。走廊像一条长长的步行街,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大部分是在走廊完成的,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关起门来是自家的小天地,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很普遍。现在长屋内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 伊班男人还以纹身而著称。他们将各种图案纹在身上,纹得越多表示越勇敢,这的的确确是以痛苦和坚强后盾的。

对面的人猿看过来

婆罗洲岛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热带雨林之一,一群珍稀动植物得以在这样优越的空间生息繁衍,快乐如歌。

人猿(orangutan)是岛上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在沙巴的山打根有世上最大的西必洛人猿保护中心,门票不贵,10元马币(今年要涨价)。1964年中心成立,主要任务是保护因各种原因流离失所的人猿,并为它们提供生存技能的训练,然后放归大自然。

在门口我们被告知不得大声喧哗,踩着潮滑的木板小路穿行在密林间,心情有点紧张和激动,随时准备迎候人猿的到来!来了!来了!可看见前面出现的是一堆人,再往前才看到被人包围的人猿,面对手举照相机的众人,人猿泰然自如,该干嘛还干嘛,倒是人都很兴奋,窜上窜下,瞄准机会和人猿合影。更有表演欲旺盛的做持久顶天立地状,颇具明星风采,惹得人人追星族般争先恐后前拥后挤只为一睹英姿。

人猿的兄弟长鼻猴也是岛上的宠儿,在kinabatangan河两岸有它们矫捷的身影。kinabatangan河与亚马逊河相象,两岸都是热带雨林,栖息着稀奇古怪的动物。我们穿上救生衣,登上小船,顺水前行,想去一见长鼻猴。 拐进岔道放慢速度屏气凝神睁大双眼,很快我们发现了目标,船工灭了马达,静悄悄的河面上,只有我们的呼吸声和长鼻猴在树间活蹦乱跳的沙沙声,可惜它们太娇小了,又在高高的树上,很难看清真面目,即使这样大家也都做幸福状,和它们一起分享快乐。越往里走看到的越多,有矜持的,老半天都不挪窝;也有疯狂的,不歇气地蹦上跳下,高难度的一招一式引来我们一声声喝彩。突然,噼里啪啦,一堆东西砸下来,惊得众人神慌情乱,莫不是得罪了灵猴?船上水中落下一个个硬邦邦的坚果,想是猴儿们的动作太过分了,招得树果纷纷落荒而逃。 华语大行其道

尽管马来语是官方语,但华语用得相当普遍,华人功不可没。随处可见亲切的方块字,华人的影响已深入到方方面面。在华人开办的学校坚持以华语教学,同时兼顾马来语和英语,所以人们愿意把孩子送到华人学校,可以多学一门语言。还有许多人会粤语,甚至客家话,因为他们的长辈是从广东、福建移民过去的。不得了,算下来至少都会3种语言,惭愧惭愧。

英语在这里之普及也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所有的学校多年来都有英语教学,为它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难怪人家老老小小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尽管不算地道。我们在寻访一处旧址时,偶遇住在附近的人家,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用英语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并热情地指点怎么走,还说他去过北京``````感慨语言的魅力,它让我对这个老人另眼相看。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