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守望相助


2015-03-03 11:38:08     作者: 侯瑞丽    字号: T|T    来源: 今日中国

重回社会需要学习新知识, 王新正在学习使用电脑

在北京科技大学的一栋老式楼房里,一间20平米的房间集中了客厅和挥毫泼墨的写字台,床被聪明地架在了半空,即使这样,厨房和厕所也都只能容下一个人,然而,这个房间整洁、简约、时尚,门后还挂着球拍,无法相信,房子的主人王新(化名)曾在监狱服刑了20年,于两年前假释,回到家中,接受社区矫正,至今刑期还有两年。

浪子回头

47岁的王新年轻时喜欢寻衅斗殴,并屡教不改,曾在两年期间5次扰乱社会治安,强索钱财,还动刀砍人,被判无期徒刑。

他这样形容入狱后的自己“我的脾气禀性非常暴,属于宁折不弯的那类人,主要就是与看守人员对抗,不服管。”有一次,在与看守人员发生矛盾后,王新竟吞下了一个钢勺,并做了手术。抗拒了数年之后,为了让他冷静和反思,监狱给他提供了读书和练习毛笔字的条件,他的转变也由此开始。“通过读书写字,我的心静下来了,开始思考自己做人不到的地方,为什么适应不了?慢慢我体会到,人不能太自我了,个性越强,在哪个环境下都要吃亏。虽然这些道理以前都听到过,但由于我的禀性一直无法入心。”王新回忆说。

2009年3月份,狱中的王新凭借入狱前学习的电器焊接技术,开始参加劳动,并能指导别人,后来还被安排进行质量检查工作,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书法、乒乓球、羽毛球、生产安全知识竞赛等,因表现出色于2013年3月被假释,回到社会。此后,在司法所、社区居委会,以及家人的帮助下,完成剩余4年3个月的服刑。

为了社会稳定,重刑化曾一度适用,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和谐、活力与创新的时期,日益尊重人权,注重平等,社区矫正因此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浮出水面。

在中国,社区矫正针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等4类罪犯,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在社会组织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中国从2003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两年后扩大到了18个省市。2009年,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国展开。据海淀区司法局矫正科李富军科长介绍:“2011年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

从2003年开展试点至2014年6月,全国已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99.4万,目前在管社区服刑人员72.9万,约占全国在管罪犯总数的1/3。北京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5万余名,目前在管近5000人。

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政法工作,是中国刑事司法的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时,单位曾经参与改造罪犯,后来,随着市场化改革,单位出于成本考虑渐渐退出了这项工作,同时,监狱也因为人数增加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管理成本,社区矫正因此成为市场经济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方法。

北师大心理学教师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集中教育授课

关爱改变人生

王新所在的学院路街道目前有21社区服刑人员正在接受社区矫正,自从2004年5月开始试点至今,这个街道的社区已有155人参加了社区矫正。

回家以后,王新每周向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的矫正干警陈文彦报到,陈文彦与一名司法助理员,在司法所所长郑朝(zhao)指导下,在这片拥有30万居民的区域内对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疏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力所能及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帮助。而北京每个司法所都有一名来自监狱的警察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据陈文彦介绍,王新刚回家时,由于脱离社会时间较长,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很少,性格逆反,与社会格格不入。当时,他曾把摩托车停在学校教学楼前,两次被学校保安挪走,因为教学楼前只允许校内师生放车,他急了,还动手抓伤了保安,校保卫处与司法所联系并说明了情况,郑所长和陈警官及时找王涛,与他进行了沟通和教育,在他醒悟之后,带他一起向保安当面道了歉,对方因此也没有索要医药费。

在联合国提出的关于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中规定:“在推行社区发展的初期,改变居民的态度和物质建设同样重要。”而社区矫正就是改变居民态度的一个方式。司法所通过联系社区服刑人员的亲属、朋友、社区里的热心人,通过从情感上拉近与社区矫正对象的距离,从日常的细微之处关爱社区矫正对象,潜移默化地促进了罪犯回归社会。

回家后,王新急于找工作,自食其力,可找工作并不顺利,使王新心情抑郁,然而,来自陈警官、郑所长,以及居委会负责调解的李秀兰主任的和颜宽慰又点燃了他生活的热情,也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品是一切成就的根本,他因此立志重新做人。

王新特别孝顺母亲,因为他父亲去世早,母亲与他相依为命,为他的事操心费力,身体也不好,郑所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尽孝要及早,如果再触犯法律被收监执行,就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那是最大的不孝。”陈警官经常鼓励和引导他从尽孝开始培养爱心,为使社会接纳自己做好准备。

王新有一个发小,和他经历相似,但假释后因病生活不能自理,而他还有一位八十岁的老父亲,王新一有时间就去照顾发小和他的父亲,帮助他们做饭、洗衣服,有一次在他帮助整理家务时,发现了一支长年不用的气枪,争得对方和其父亲同意后,他上交了气枪。居委会李主任说:看中王新的品质,特地为他开设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并提供一定的奖金,但王涛认为:社会的肯定更有价值。其间,居委会还帮他办了低保。

王新在监狱里练习书法,字写得不错,一有书画展司法所和居委会就通知他参加,需要的时候,他还为居委会写板报。“按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每月要有8小时社区服务,参加宣传、捡拾垃圾等社区活动,因为监狱里也有这种劳动,可以培养劳动意识和奉献精神。”郑所长介绍说。

学院路街道司法所组织社区帮教干部及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参观北京世博园

在学习中开始新生活

由于入狱前没好好学习,服刑期又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在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学习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每个月阳光中途之家都为他们提供8小时的义务教育,学习心理、法律、地理、健康生活,以及种花、艺术等培养情操的课程。

王新下一次要上的课程是中国地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心情才能开朗。”他笑着说。而上次的《婚姻法》学习他觉得受益不大,但他说大多数人都听得很仔细,当然,他最想学的是书法。

2011年10月,海淀区司法局与北京大学等5所高校签订了共建海淀区阳光中途之家的协议,从此,大学教授走进了海淀区阳光中途之家的课堂,此外,还以网络教育的模式,先后开设了“逆风起飞”、“开启崭新人生”等系列课程,以后这些大学的网络课程还将向社区服刑人员开放。

去年,王新在朋友帮助下,筹资买了两辆商务车,成了一家私营汽车租赁企业的合伙人。 他服务的是对象大多是企业老板,工作一年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脑子里缺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学习,才能与他们有一定的交流。”于是,他努力学习电脑,收看商务礼仪方面的教学视频,为与客户联系方便,还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

王新的客户中还有外国人,他甚至想学英语,以便沟通,也许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意。“等人时我可以在车上听英语,就是要把时间都用上,多学一些东西,没准哪天就用上了。”他兴奋地说。

而社区矫正中,体会来自社区的关爱,增进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尤其是胜任一份工作,都是对罪犯本人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减少了他们对社会的抵触乃至对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2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北京市政府侨办文宣处副处长李晓菲说,“这些年,该活动走遍了世界各地,影响极大,在海外被誉为‘海外春晚’。”

更多>> 深度报道

国粹之美:京 ...

2015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晚会再度起航,面向全球华侨华人,与海外侨胞共庆中国传统农历新年。

京剧唱响“海 ...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