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塔帕朗西,祖籍广东澄海,生于泰国,担任过泰国科技部、旅游部、工业部、卫生部等6个部的部长职务,曾3次出任副总理,是泰中友好协会会长。
在华人界,功塔帕朗西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泰中友好关系的见证人和推动者。中泰建交至今,他已经来过中国100多次,为两国与民间的友好关系、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事业奔波不已。
家族传承
2014年6月18日,广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一如既往的繁忙,作为中国与东盟十国间的航空枢纽,南宁这座城市一直为中国与东盟的政治文化交流提供着高效而稳定的服务。机场的贵宾接待室里,文莱中国友好协会的副会长陈家福正等待着他的老友功塔帕朗西的到来。
次日,陈家福参与组织的一场名为“魅力东盟,走进中国”文化之旅的活动在广西防城港开幕,而功塔帕朗西是这次活动中最尊贵的客人。

从政40年,先后出任泰国工业部、能源部、科技部、文化部、旅游部、卫生部六部部长,功塔帕朗西被称作一位全能政治家。
1996年起,他先后3次出任泰国副总理,成为泰国政坛独一无二的传奇人物。而在第3次副总理任期结束后,功塔帕朗西选择了中国——他有着深厚情感的国度,出任泰中友好协会会长至今。
因为飞机延误和南宁突至的暴雨,原本2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延长到了10个小时。虽然有些疲惫,但功塔帕朗西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度。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展示出政治家的那一份从容,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从政以来,功塔帕朗西来访中国已经超过100次,而这一次,他的时间只有不到40个小时。离开南宁,他乘车前往防城港,我们跟他的约访也定在那里。而在之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所读到的每一份资料里几乎都有着一个相同的词语:传奇。
功塔帕朗西的家族一直效忠泰国,他的外公当过泰国副总理、农业部长和军队的总司令。外公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二女儿是功塔帕朗西的母亲。而他唯一的儿子,也是功塔帕朗西的舅舅——差猜春哈旺长大成人后,成了泰国的总理。
舅舅是功塔帕朗西政治生涯的启蒙老师。在这个政治世家里,他是最小的一辈,父辈们的政治智慧与理想在他身上持续地生长,这个家族在泰国政坛的传奇也在他身上延续至今。
中国的老朋友
这是功塔帕朗西第一次来到中国西南边境的港口城市——防城港市,这里正快速成长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商贸交流的重镇。
虽然是第一次到来,但功塔帕朗西在这里并不缺少朋友。如果说他从政的机遇与土壤来自政治世家的传承,那么他与中国的情缘则来自时代的选择。来到中国,成了他传奇般政治生涯的起点。
功塔帕朗西初入政坛时,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参与到中泰建交当中。谈及当时的经历和心情,功塔帕朗西有很多回忆。
“泰国开始与北京进行对话时,必须通过中国在联合国纽约的大使来完成,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周恩来总理回复说:我们非常欢迎泰方代表团前往北京。”
1974年,功塔帕朗西初入政坛,担任外教部长差猜春哈旺的秘书。1975年,中国与泰国正式建交,年仅30岁的功塔帕朗西随泰国外交部来到中国,迈出了他被称作“传奇”的政治生涯的第一步。
20世纪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史上难以被忘记的10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随后,包括当时联邦德国在内的诸多国家也相继与中国建交。
中泰建交,被称作当时中国总理周恩来外交破冰之旅的又一次杰作,也成了功塔帕朗西政治生涯里最初的记忆。
1975年,功塔帕朗西来到北京,那时北京的英文名字还不叫Beijing,而叫Peking,在功塔帕朗西的记忆里,“只有一家酒店,叫北京饭店,只有一家百货商店,叫友谊商场。
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功塔帕朗西见证了中国的巨变,他说:“我不会努力去寻找哪些东西让我印象深刻。相反我会扪心自问,中国政府是如何做到的。”
中泰建交39年以来,功塔帕朗西不断来到中国,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找到了答案:稳定的政府和自由的经济。我也了解到如果我能在泰国运用某些类似的方式,来发展自身经济,那将带来累累硕果。”
随着他一次又一次到访中国,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随着中泰关系的日益紧密,功塔帕朗西已经从1975年中泰建交时的新朋友,成了中国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