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一带一路”带动中国西部电影“再创业”


2014-11-12 13:54:57     作者: 新华社记者郑昕 李树峰 杨一苗    字号: T|T    来源:

“西部的精神就是土地故乡的精神,代表了整个中国。”在此间出席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好莱坞导演奥利弗·斯通,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看作中国西部电影的精髓所在,这也是世界优秀电影的共通之处。

作为中国电影的一股重要力量,西部电影曾是一面旗帜,但在市场化大潮下、在本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遭遇“失去的十年”。如今,整装待发的西部电影产业正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开始新一轮的“再创业”。

不同于好莱坞的西部电影拥有完整的体系和明显的元素,中国之所以有西部电影,更多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无数优秀电影人聚集在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核心的西部影视文化中心周围。

这里曾诞生了不少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作品:《老井》《秦颂》《双旗镇刀客》,而张艺谋、陈凯歌、吴天明、何平等导演的成长、成熟,巩俐、姜文等演员为人熟知,都无一例外地与西部电影结缘。

西影曾代表了华语电影的最高成就,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中,西影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迄今总共获国内外各类奖项300多个。

“影视圈曾有‘没西影人就组不成剧组’的说法,全国各大剧组几乎都有陕西人,剧组人员都学陕西话,以讲陕西话为荣。”在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合作论坛单元,中国一级编剧孙毅安这样回忆他对西部电影的最初印象。

“二十多年前,外国的电影专家考察中国电影,总会把西安当作重点目的地。可以说,中国电影就是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走向世界的。”孙毅安说。

然而,在市场化的大潮下,西部电影风格逐渐远离观众的视线,在越来越多好莱坞大片或国产城市喜剧片把中国票房从2002年的9.2亿元推至2013年的219亿时,曾经成为一代人回忆的电影类型,却从喧嚣走向沉寂。

对于上世纪90年代后西部电影产业的衰落,曾是西部电影重要导演的黄建新有着自己的见解:“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影的布局发生了根本性扭转。计划经济时期,西安电影制片厂获得的配额可能是全中国影片产量的十分之一,如今北京出品的作品占到全国电影的60%以上。”

产量的急剧减少、人才与资本的流失,使得大部分西部影视企业运营困难,这使得原本就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影视产业陷入瓶颈。在这些因素综合下,西部电影产业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出。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文化和经济成为联系亚欧大陆交流的桥梁,电影作为商业与文化的结合,正成为西部电影产业复兴的契机。

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电影处处长单子孝认为,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影视资源的整合平台、展示平台和学习平台。“通过参赛作品,实现创作人员和影视观众的直接交流,同时以影视明星为主角,通过展开活动吸引观众参与,进一步融入国际影视竞争格局,从而可以促进陕西影视产业乃至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曾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的现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也提到国际化与包容性是重振西部电影类型的重要条件,而这恰恰是西部电影曾蕴含的元素。“一是表达的国际化,令我们的艺术让国际更多去理解;二是制作的国际化,用科技表现出西部的魔幻色彩;三是系列化,一部电影代表不了风格,拍一批坚守文化表达价值观的电影,还要有一批人,才能肩负起现代西部电影的责任。”

“中国西部电影是20世纪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丝绸之路是中国电影的起点。相信西部电影集团在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作用,再造西部电影的辉煌年代。”奥利弗·斯通表示,他目前已和西安相关部门就制作与丝路有关的影视作品达成一致,“一旦能够形成好的剧本,我们的合作将会更加深化。我希望我的作品融入这些丝路文明,这也是为什么我关注西部电影。”(完)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2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北京市政府侨办文宣处副处长李晓菲说,“这些年,该活动走遍了世界各地,影响极大,在海外被誉为‘海外春晚’。”

更多>> 深度报道

国粹之美:京 ...

2015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晚会再度起航,面向全球华侨华人,与海外侨胞共庆中国传统农历新年。

京剧唱响“海 ...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