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习近平应约会见安倍 日本首相今后更应谨言慎行


2014-11-12 10:26:39     作者: 庞中鹏    字号: T|T    来源: 中国网

继11月7日中日双方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后,11月10日,在繁忙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之间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进行了会见,这是自2012年9月日本非法将中国神圣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实施所谓“国有化”后,中日双方首脑进行的首次会见,对此,国际社会高度瞩目。

毋庸置疑,两年多的中日“僵局”,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方面不能切实遵守中日之间已经达成的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严重偏离了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有识之士辛苦构筑的中日友好之正轨,在有关非常敏感的领土主权与历史问题方面,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制造事端,严重干扰了中日友好大局,使得中日关系陷入了42年以来最大的“僵局”。

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日本方面一手造成了中日之“僵局”,那么,自然还应该由日本自己首先迈出“勇敢的”步伐,在化解中日“僵局”这一难题中,日本做出富有诚意的举动,是必须而且应该的,不应带有丝毫的“讨价还价”之意。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安倍时所说的,“构建稳定健康的中日关系,必须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对于日本与安倍内阁来说,今后应该多多思考如何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多多思考如何构建和平的亚洲外交?多多思考如何摒除极端错误的右翼思潮对中日关系与亚洲外交的干扰?

首先,作为日本的政府首脑,安倍本人及其内阁,更应该“谨言慎行”。特别在有关涉及到中日关系领域的敏感事情,要多做有利于推动中日友好的事情,任何刺激中日发展大局的话不要说,任何有碍中日发展大局的事不要做。在领土主权与历史问题领域,就是中日关系的“红线”,日本高层人士不能去触碰,凡是触碰“红线”的,理应毫不犹豫地使其退出政坛,而且,应让触碰“红线”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以警示后面的人不应再犯。

其次,安倍乃至以后的日本首脑,都应认识到,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不是“应景之作”,而是“久为之功”。安倍此次之所以“下大力气”要寻求实现中日首脑会晤,主要着眼点放在维持与提升国内民意支持率以及挽救与延续政权生命之上。安倍重新执政近两年以来,其引以为荣的“安倍经济学”并未给日本经济完全“复苏”带来“起死回生”的功效,相反,日本经济依旧在低位徘徊,如果日本经济再不能有大的起色,日本民众就会对安倍内阁表示“失望”,如果这种“失望”降到冰点,那么,安倍内阁就有被选民“抛弃”的危险。

另外,安倍二次执政以来,“左冲右突”,满世界“乱跑”,拉拢各国妄想构建所谓的包围中国的“价值观同盟”,但是,在“安倍经济学”未见成效的同时,“安倍外交学”也未见有任何收效,日本的亚洲近邻外交陷入近年来罕见的“四面楚歌”状态,日本与中国、俄罗斯、韩国以及朝鲜的关系皆都不顺,就连其盟主美国,也对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极端错误倾向”表示了不满。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安倍想到了中国,想到了中国是其打开外交缺口的“钥匙”,于是,安倍反复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以从中国身上,获得可为其提升内阁支持率的“良方”。

如果说,安倍把“破解中日僵局”当做是维持其政权的“一张牌”来打,那么,安倍的这种“改善中日关系”充其量只是“应景之作”,安倍要想从根本上“破解中日僵局”,或者要想使中日关系真正转圜,安倍就应该把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当做是“久为之功”。这种“久为之功”,在于视中日关系为日本外交之重心,而不是仅仅视中日关系为“需要时就重视、不需要时就放置一边”的“实用主义”态度;这种“久为之功”,是现在日本的执政高层乃至是以后的执政者都应该高度重视的“外交事业”,而不是,当换了内阁与首相后,就变作是另外一套对华政策;这种“久为之功”,是日本全国上下都应该“内化入心”的“心灵之约”,真正视发展健康稳定中日关系为日本的一种“国策”,而不是,被某些危险的“右翼分子”所左右甚至绑架。

再次,安倍应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去与日本过去的侵略历史做一个彻底、不带任何瓜葛的切割。

众所周知,造成今日之中日僵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右翼势力与安倍内阁妄图否定日本曾经罪恶的侵略历史,妄图颠覆二战结果与二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要妄图否认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就此,安倍要想使今后的中日关系能够顺利发展,就必须在历史问题上,能有一个彻底地“了断”,安倍如果这么做了,说明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日本首脑,或许会成为像德国的勃兰特那样的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的“政治家”。

这种与过去侵略历史做个“了断”的人,必定得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如果仍旧抱着“蒙混过关”的幻想,自然不可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谅解。在过去的侵略历史问题上,日本方面应该明白,那已经是铁律,容不得有半点怀疑,越是“怀疑”乃至越是“否定”,就越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反感,“怀疑”与“否认”给日本带来的不是“荣光”,而是越来越难以背负的“沉重负资产”,与其气喘吁吁地背负着一个“负资产”,还不如,勇敢地扔掉“包袱”,坦然、诚实、敞开心胸地面对国际社会,以一个与以前罪恶侵略历史作出彻底勇敢切割的“新人”重返国际社会。 (庞中鹏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学者)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11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更多>> 深度报道

四中全会:绘 ...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对“依法治国”做了全方位诠释。

四中全会:从 ...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