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亚太地区三大贸易理想的前世今生与明争暗战


2014-11-10 09:59:29     作者: 晓岸    字号: T|T    来源: 中国网

TPP是怎么来的?

12年前,当新加坡、新西兰、智利三国在墨西哥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宣布正式启动“太平洋三国更紧密经济伙伴协议”谈判时,他们不会想到自己倡导的合作板块有一天会深陷地缘战略竞争旋涡。该“协议”在2005年纳入文莱后成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

新加坡、新西兰、智利等国的初衷是在APEC框架下探讨“先行自愿自由化的方案”。1994年APEC会议通过的《茂物宣言》提出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1997年APEC温哥华会议做出实施部门自愿提前自由化的决定。但受此后的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APEC推进成员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明显放缓,先行自愿自由化谈判失败。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在此背景下,部分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将自身发展活力寄托于贸易自由化的中小国家决心不再等待,他们积极投入小型多边自由贸易实践,区域与次区域性、双边与诸边的贸易谈判渐成主流。

2008年,美国小布什政府表明参加TPSEP的意愿,并推动改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2009年,奥巴马政府正式宣布加入TPP谈判。美国虽是TPP谈判的后到者,但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取得了主导权,要求各成员国在2014年底前达成框架协议。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TPP谈判,有贸易和战略双重考虑。美国决心把TPP打造成一种高质量、高标准、基础广泛的贸易协议,除了传统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外也包括金融服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劳工、国有企业、监管一致性、供应链竞争力等问题,反映成员国的共同价值,使之不仅有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也为全球贸易设置新标准。

TPP成员国迄已扩展到12个,进行了21轮谈判。奥巴马政府将促成TPP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环节,企图以此转移东亚蓬勃发展的经济整合方向,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美国领导下的亚太区域制度构造上来。TPP至今仍排除中国参与,有稀释中国在本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的意图。

美国高度重视亚太地区,对TPP寄予厚望,绝不可能接受任何将其排斥在外的亚太经济集团生成,但这只是美国贸易政策的一个分支,其真正着眼的是按己意图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美国将继续推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蝴蝶模式”,即,以北美、美洲自贸区为中枢,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贸易谈判为两翼,搭建面向21世纪的美国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全球经济格局。目前,美国在极力推进TPP谈判的同时,也在同欧盟加紧商谈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寻求建立美欧自贸区,还在领导全球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如美国意图得以实现,全球贸易版图将发生重大改变。

RECP又是怎么回事?

TPP改变了传统的“对等交换准入”谈判模式,力图为区域经济交融制订新规则,这就使得亚太国家更加看重或至少不敢忽视其长远意义。但亚太地区大多数成员拒绝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他们一方面对TPP乐见其成,一方面坚持在双边渠道、东盟一体化和东亚10+1、10+3合作以及东亚峰会平台上推进不同范围和标准的贸易谈判,支持在本地区同时开展多种路径的贸易自由化探索。

2006年,日本提出以东亚合作为基础的“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EA)倡议,以此同中方所主张的在东亚10+3基础上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建设相竞争,但不管怎样两者都以建立“东亚共同体”为终极目标。TPP谈判形成势头之后,日本和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盟国家加入,与此同时,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为维护自己对东亚合作的主导权开始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

RCEP构想以东盟自贸区为核心,成员包括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渐进式整合迄已生效的五个10+1自贸协定,同时赋予其扩大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新内容,以最终建立一个“现代的、高质量的自贸区”。在进行RCEP谈判的同时,东盟成员国与东盟伙伴国进行的双边自贸谈判、中韩自贸协定谈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继续开展。

TPP与RCEP两大谈判成员国虽有交叠,但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体各参与一个,不可避免地在亚太地区形成竞逐贸易自由化基础平台地位的态势。尽管RCEP参与门槛和谈判难度相对较低,成员国间市场开放程度相对较高,但美国对TPP谈判的主导更为强势,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出于各自战略考虑和与中国关系的紧张现况,将关注重点更多集中于TPP,客观上分散了部分国家推动RCEP谈判的积极性和紧迫性,两者之间目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劣势差异。

亚太地区是世界的“希望海盆”,全球经济发展与战略安全重心都在加速度向此转移。但这一地区的内部的制度、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无论是TPP还是RCEP都面临各自的利益协调难点,比如美日之间的农业、汽车产品市场开放问题和印度过于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也许TPP和RCEP都不足以战胜对方成为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唯一主导性平台,但两者仍有相互交融并最终实现一统的可能。中国希望在2015年达成RCEP协议,同时强调自己对TPP持开放态度,认为RCEP和TPP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曾数次公开表示TPP谈判不排除对中方开放,但这更多是一种外交敷衍。

FTAAP目标真已明确?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或许可以通过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概念,为聚合TPP和RCEP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亚太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APEC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建设FTAAP的构想,2006年APEC《河内宣言》确认要把建立FTAAP作为远景目标加以研究。美国一开始是认可FTAAP理念的,但随着她擎起TPP大旗,态度转为消极。中国作为东道主,把2014年APEC会议主题定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希望今年的APEC会议能够正式启动FTAAP可行性研究会议,从而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实质进展,迈出构建横跨太平洋两岸、惠及各方的地区合作框架的关键一步。

11月8日结束的北京APEC会议最后一轮高官会释放了重要信号。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比较专业、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张少刚的会后吹风:高官会“同意切实发挥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并且确定了发挥这一作用的路线图,促进在亚太地区已经存在和开展谈判的自贸区,如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仔细看来,这个措辞是积极的,但又是含糊的,并没有明言建立一个实体意义的“亚太自贸区”(FTAAP)的目标,尽管也没有排除将来水到渠成整合出这样一个FTAAP的可能性。高官会共识提交领导人会议审议通过后,将载入峰会声明成为定论,届时会否有新的突破还要屏息等待。中国虽为东道主,也必须遵循协商一致原则,不能把自己中意的目标强行塞入声明。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曾报道说中美在FTAAP问题上进行了交锋,由于美方反对,提交领导人会议审议的声明稿删去了启动FTAAP可行性研究并设定时间表的内容。另有报道说,美方将牵头在北京召开TPP成员新一轮磋商,为防中方“窃听”,磋商将在戒备森严的美国驻华使馆内举行。不管这些报道有多少水分,一个无需怀疑的事实是,美国仍以TPP为影响亚太多边贸易整合的主渠道,并且会死守住这个渠道,绝不会允许谁利用FTAAP概念稀释、消解TPP的所谓吸引力。从此意义上讲,北京峰会不仅不会成为结束TPP与RECP竞争的拐点,相反将会成为这一竞争继续走向深化的标志。

对中方而言,在主办完APEC北京会议之后,很有必要根据本次会议期间的协调、折冲情况对自己的区域合作政策作一次阶段性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努力方向。现在看来,只能进一步加强对RCEP的参与和引领,同时加紧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谈判以及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双边自贸谈判,还有中美投资协定谈判,除此之外别无太多其它选择。对于TPP谈判,一个相对理想的结果是美国在近期---比如此次奥巴马访华期间---正式邀请中国加入,中国欣然接受,但这种可能性又有多大呢?果真如此,倒真的成了“很大的惊喜”了。而时间拖得越久,中国即使将来加入TPP谈判,也将面临被迫接受已有成员双边谈判结果的局面,处境极为不利。

看来,FTAAP仍是远景,今后一个时期亚太地区的各种自贸谈判仍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事态发展至此,对中国未尝不是好事,有助于在内部把原来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含混不清的认识归拢到一个明确的战略框架之下,集中精力、优势和资源进行攻坚,特别是争取早日谈成RCEP抓住先机。而对本地区TPP、RCEP的绝大多数参与者来说,他们更希望一种谈判进展对其他谈判产生明显刺激和推动作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不是各种不同范围的自贸安排搅和在一起、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标准混乱不堪的“意大利面碗现象”。他们更深知搞歧视性和排他性的多边安排对亚太区域经济和战略安全的致命伤害,不愿因自己的选边站队鼓励、助长本地区的集团性对抗竞争趋势。并不夸张地讲,亚太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前景以及本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未来取决于中美两个大国相互协调、包容、合作的结果。

观察APEC北京会议应有完整视野

APEC峰会前夕,另一批国家的领导人也聚集北京参加中方主办的另一重要国际会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他们包括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缅甸总统吴登盛、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孟加拉国总统哈米德、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各自身后的国家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但都是中国的邻国。此前,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重点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决定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这一外一内两大动作由于在APEC会议周前夕和期间举行,没有引起国际上足够关注,但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APEC北京会议。以互联互通、“一路一带”战略构想为纽带,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保障,中国面向亚欧大陆纵深处的“战略西进”正稳步有序推进。它与中国面向太平洋积极参与、推动的那些区域合作机制相映衬、相呼应、相交汇,就好比美国当年依照自身地缘地理特点形成跨大西洋、跨太平洋的“两洋战略”一样,正充分利用中国自己的陆海两栖优势和与日俱增的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成就着中国自己的两翼战略格局,将给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地缘经济和政治面貌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改变。这才是大家观察APEC北京周所应具备的完整视野。

(注:本文英文版“The Rebirth of APEC”2014年10月23日发表于《北京周报》杂志,此中文版根据最新情况作了补充、延展。)

作者:晓岸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11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更多>> 深度报道

四中全会:绘 ...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对“依法治国”做了全方位诠释。

四中全会:从 ...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