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中日韩自贸区与东亚经济一体化之路


2014-11-09 15:45:58     作者: 王金波    字号: T|T    来源: 中国报道

当前,亚太区域合作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中国崛起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正在进行的中日韩自贸区和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正在成为改变地区发展前景、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议程。

中日韩三国是东亚最大的经济体,三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1.9%、亚洲的70%,但是,三国的贸易依存度却只有19.4%(三国间相互投资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远低于欧盟的63.8%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0.2%。有鉴于此,中日韩自贸区如果能够顺利建成,将会对地区统一市场的构建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截至今年10月,中日韩自贸区已进行五轮谈判,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便利化、贸易救济等14个议题。不过,考虑到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各不相同且诉求各异,实现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目标还需要三方拿出更多智慧解决一些实质性问题。

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有所不同,东亚国家长期呈现多重框架相互牵制的复杂局面。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东亚地区因历史和领土(海)问题,一直缺乏地区认同感,导致国家间战略互信度很低,这也成为东亚国家尤其是大国间建立合作机制面临的最大障碍;二是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趋同和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导致产业间竞争日趋激烈,敏感产业调整的社会成本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政治诉求因此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阻力所在;三是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客观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秩序的内在张力,“制度复杂性”作为当前东亚地区的一种客观现实,日益成为东亚国家在制定区域合作政策时不得不考虑的结构性因素。

服务贸易和投资是日韩两国的利益集中领域,相比中国拥有更多共同利益。基于资本和技术优势,日韩两国也一直通过自由贸易协定来推动制定包含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内的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规则。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日韩双方就曾明确提出将准入前国民待遇、全面最惠国待遇、负面清单以及高水平的业绩要求条款纳入中日韩自贸协定的投资章节。而在RCEP谈判中,中国同样要面对日、韩、澳大利亚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或服务贸易协定(TISA)成员在上述领域的战略诉求。着眼于TPP所引领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新趋势,中国有必要以中日韩自贸区和RCEP谈判为契机,在重新构建地区相互投资秩序的同时,推动并制定更高水平的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以确保未来中国在区域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及海外投资安全。

鉴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及其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的重要位置,未来中日韩自贸区在关税削减幅度、产品覆盖范围、降税时间表和敏感产品过渡期安排问题上如何规定将非常令人关注。这些因素将直接决定中日韩自贸区的开放水平和三国在RCEP谈判中的立场,进而影响东亚一体化进程。如果中日韩自贸区能把TPP的高标准、宽覆盖与RCEP的渐进性和包容性相结合,不仅会对RCEP形成助推作用,也会为东亚一体化进程提供内在动力和坚实基础。

考虑到中国已经成为包括日韩在内亚太地区主要成员的最大出口市场,未来中国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开放程度将会成为决定日韩等国从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安排中获益的关键,反之亦然。中国有必要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和主体经济地位,在加快中韩、中澳和中日韩自贸区构建的同时,积极推动RCEP建设,尽快完成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布局,为下一步中国参与更高级别、更大规模的自贸区谈判创造空间、赢取时间。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11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更多>> 深度报道

四中全会:绘 ...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对“依法治国”做了全方位诠释。

四中全会:从 ...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