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绥阳,山水与诗歌跳舞的地方


2013-03-15 15:04:27     作者: 武眉凌    字号: T|T    来源:

如果说遵义是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上的一盆盆景,那么绥阳便是这盆景上最引人注目的那朵奇葩,如今很多人怀念古人的生活,并有人出书《像唐诗一样生活》,谁能回到从前?回到诗乡去,到一个享受诗意生活的地方去,却是一次美丽之旅,这个地方就是绥阳!

这里不仅有山、水、林、洞、沟、壑、溪、涧的变换组合,更有“诗乡”的桂冠,在乡野和山巅上熠熠生辉。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中国诗乡”在祖国960万平方里的土地上,能获此殊荣的,唯有绥阳。

绥阳上古时代为禹贡梁州之域,秦为夜郎且兰地。隋朝大业七年(公元611)置县,属阳明郡。“绥阳”之名取《诗经.桓》“绥万邦,娄丰年”之义,意为安定天下,年年丰穰。绥阳的辉煌时期是唐朝,唐贞观十三年置播州,绥阳为播州州府所在地,引领西部文化风骚数百年。

“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东汉时,西部文化的先师、文学家尹珍就在此讲学办学,建起“尹珍”学堂,讲学达13年之久。唐朝三百余年,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潮涌而至。绥阳城西的“白氏庙”,相传为白居易的后人所建,绥阳城东的“杜家院子”居住的是与杜甫、杜牧同家族的移民,有杜氏族谱为证。绥阳旺草的“怀白堂”,据说为李白流放夜郎时的寓所,唐初四杰之一的陈子昂受诬冤死狱中,他的子孙为免受牵连,辗转迁徙,最终选择在绥阳定居。柳宗元在播州任职时所建的“柳公书院”虽已更名为“儒溪书院”,但仍能嗅到柳公一千多年前诗瓣的墨乡。走进这些遗迹,在历史的幽香里和先贤或擦肩或碰面,诗意怎能不盎然?从宋朝至清代,这片仅两千五百多公里的土地,居然涌出了50多位声名远播的诗人。绥阳的诗歌创作在新中国成立后,走向了新的辉煌。廖公弦、李发模、杜兴成等为代表的400多名文艺创作大军,以其作品独特的人性光辉和艺术感染力蜚声海内外。绥阳无论是垂鬏小孩,还是白发老人,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农民,都是会写诗、懂诗。它们自己创作的《中国诗乡》杂志,成为唯一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县办刊物。当代著名诗人李瑛盛赞诗乡“群星灿烂”。

魔幻洞穴,别有洞天

初识绥阳,是中央电视台连续7天的绥阳洞穴探秘节目。32寸的电视屏幕,印证了我的想象。我想能够疯长诗歌的地方,一定是美轮美奂的地方。来到绥阳,更深切的感受到这里就是一幅立体鲜活的画卷。

 
中国油桐溪大地缝

“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绥阳确实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魔幻”的很多想象。

素有“中华第—长洞”的双河溶洞,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绝妙奇观,山地资源研究所的贺卫所长告诉我,在双河溶洞一带,一共有198个洞,洞洞相连,有的相通,有的还没通。“国际洞穴探险”组织一直在此区域深入山腹探索,在餐馆里,遇到几个法国人,他们有的已伤痕累累,但是不计其数的溶洞和意想不到的奇观,让他们乐不思蜀。

水和石之间沉默的对话,缓慢而坚韧,其结果就是产生一种瑰丽的自然景观,它被地质学家称为“喀斯特地貌”,双河溶洞就是由白云岩挤压形成的结晶,这一过程持续上亿年。

2006年,《环球时报》联合全国作家都市报共同主办“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活动,双河溶洞从167个入围景观脱颖而出,成了贵州唯一入选“50个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

双河溶洞距绥阳县城50公里,在苍茫的大山深处,洞外有两条河流交汇,溶洞因此得名,双河溶洞群是一个有上中下三层8条洞118条支洞和4条地下河以及23个洞口相连接的洞穴系统。已探明双河溶洞总长度是145.7公里,是中国第一。

更为独特的是,双河溶洞发育在4亿年前积淀的白云岩地层上,这一地层中具有如此大的洞穴规模,是世界罕见,中国的唯一。

 
双河洞宝藏

双河溶洞群主要有石膏洞、水帘洞、莲花洞、桂花洞、山王洞、罗教洞、杉林洞、罗汉洞等,各洞都有鲜明的特色。整个景区,可谓洞挨洞、洞连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山洞旱洞、洞洞奇特、洞洞玄秘。被中外地理学家们称之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

深藏于双河溶洞群中段的石膏晶华洞还未对外开放,我有幸和贵州山地研究所的同志一同来到了洞中,揭开喀斯特的外壳,潜进远离红尘的洞穴,洞内由天青石形成的蓝色洞顶和长满了白色石膏晶体的洞壁,玲珑剔透、洁白无瑕,银装素裹、纤尘不染,彷佛一下子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里。那些晶体,如秋菊似玉兰,又像牡丹、荷莲。

1   2   3   4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11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更多>> 深度报道

四中全会:绘 ...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对“依法治国”做了全方位诠释。

四中全会:从 ...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微博互动